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综合

分类治理综合整治

“记忆里的坑塘又回来了”

2018-09-14 作者: 姜言明 刘涛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姜言明 刘 涛
    本报通讯员 李 辉 董海格

  “是役环湾布道,桥引其心,内凸置元宝,饰以灯艳,人在桥上行,如若画中游。兼铺油道中,修汶园,置奇石、霓虹于园中,异彩万丈。”
  在宁阳县蒋集镇张龙村,随着村中心近7亩的坑塘改造成为元宝湾,有乡贤即兴作下赞美之文《元宝湾记》,一度刷屏微信朋友圈。
  “早先传说这个坑塘,状如元宝,并有泉眼流水,寓意吉祥。”张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伟宗向记者介绍,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坑塘里的水几近干涸,生活垃圾丢弃在坑塘,生活污水排放到坑塘,这里变成了臭水坑、垃圾场。
  为让坑塘再现昔日“芳华”,张龙村多方筹资30余万元,清除垃圾杂物、砌石修整岸坡、安装防护栏杆、蓄水种植荷花,塘内树立一元宝为景观小品,并铺设栈道与之相连,池边还建有休憩长廊,“原先人人躲着走的臭水坑,如今已变成村里最聚人气的地方。大人孩子来这观赏游玩,心情高兴。记忆里的坑塘又回来了。”家住元宝湾旁的黄香云说道。
  如何摆脱“反弹—再治理—再反弹”的怪圈?从去年开始,宁阳县以全域文明创建理念,实施了包括坑塘水库修复在内的人居环境整治十项重点工程。“在恢复农村沟渠坑塘原有的水清岸绿、蝉鸣蛙叫的自然环境基础上,探索以塑造生态景观、发展产业项目、建设民生工程等方式,实现废弃坑塘的改造再利用。”宁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明办主任刘福来表示。
  在距离张龙村不远的何堂村,他们将村东近30亩的废弃坑塘改造成9个碧绿荷塘,做起了产业项目,“采取莲藕、泥鳅、龙虾等混养模式,预计每年可为村里增收20余万元。”村委会主任王士营告诉记者,“曾因村民在这掘土挖石盖房留下的一个个深坑,天然垃圾场,而今已成为了富民强村的‘聚宝盆’,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多少年的浇灌难题,今年彻底解决了!”在乡饮乡蛮营村,水利部门实施的“小农水”项目、供电部门实施的“井井通电”工程与沟渠坑塘整治紧密结合,对处于该村中轴线的一条长约1300米的荒沟清淤拓宽、绿化护坡,引来汶河活水滋养两侧700亩农田,恢复其灌排功能。村干部王新国告诉记者,原先是靠天吃饭,一亩小麦的收成不过二三百斤,而今年,亩均已经过千斤。
  据了解,宁阳县自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以来,按照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的原则,对农村坑塘坚持因“坑”制宜、分类治理、综合施策,最大限度地改旧为新,变废为宝。同时,闲置土地清理、街头巷道硬化、房前屋后绿化、乡村文化挖掘等工程同步推进,让乡村既有“颜值”,又有“气质”,让群众既富口袋,也富脑袋。一幅幅绿色、生态、文明、美丽的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