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综合

建设实体平台拓宽服务范围做好特殊人群帮扶

法治扶贫搭起司法为民“连心桥”

2018-09-14 作者: 姜言明 刘涛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姜言明 刘 涛
    本报通讯员 史 超


法治宣传受欢迎
  9月11日,泰安市泰山区邱家店镇南王庄村村委大院内,热闹非凡。邱家店司法所联合区法律援助中心,向该村30余户贫困户宣讲法治扶贫的主要工作内容,并发放了法治扶贫援助绿卡,上面写明了村(社)法律顾问姓名、联系电话及法律援助中心的地址、电话等。
  这是泰安市司法局积极开展的扶贫专项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按照省普法办《关于贯彻落实脱贫攻坚精准施策的通知》要求,泰安市普法办及时安排部署法治扶贫工作,下发《组织开展“两日一进”扶贫专项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组织开展全国扶贫日、宪法日主题法治宣传活动。
  市司法局向包村点新泰市放城镇东埠村赠送《法律进乡村普法宣传册》《宪法普法宣传册》等600余册;市普法办为各地贫困群众购买法律进乡村图书1万余册;市“七五”普法讲师团成员、山东华林律师事务所律师为村民上法律知识课,现场解答部分村民的法律问题,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各县市区、高新区和泰山景区也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扶贫活动,通过发放图书、法治讲座、文艺演出、开展法律咨询等方式,丰富了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法治文化生活,提高了贫困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截至目前,全市共发放扶贫图书3万余册,开展法治讲座60余场。
  法治宣传只是法治扶贫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泰安市司法局在加强贫困地区公共法律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不断拓宽公共法律服务范围,通过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特殊人群帮扶等工作,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
  “太谢谢你们了,要不是你们帮忙,我真不知道该咋办。”这是9月8日上午,记者在肥城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看到的一幕。道谢人是65岁的孙红霞(化名),因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一事,正向中心求助。中心法律咨询平台工作人员王桂苹接待了她,在了解老人情况后,王桂苹直接把她引到法律援助窗口,帮她填写了法律援助申请,整个过程不过10余分钟。
  这要是在之前可是另外一番情景。“过去求助人来之后不知道该找谁,就挨个办公室询问,不仅耗时费力,还极不方便。”王桂苹说,“现在我们在一楼专门成立了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将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司法鉴定等8个服务项目从后台移到前端,可为办事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
  “这就是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所带来的好处。”泰安市司法局局长高建明说,“这两年,我们不但在县级构建了像肥城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这样的实体平台,还在镇、村建立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司法行政工作室,‘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全方位法律服务体系正在形成。”
  目前,全市6个县(市、区)都有了自己的公共法律服务大厅,全市村村建立了司法行政工作室,公共法律服务的实体平台逐步建立。
实体热线网络互动
  而与此相配套的热线平台和网络平台也在同步建设,使公共法律服务触角向“线上”延伸,形成实体、热线、网络三级互动。现在,泰安“12348”法律服务热线与“12345”服务热线并轨,群众法律咨询服务更加高效。市、县、乡、村四级视频联网已经实现,具备法律咨询、人民调解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远程视频平台初步形成。
  平台建起来,还要有优质的法律服务来支撑。这几年,泰安市司法局不断拓宽贫困地区公共法律服务范围。一方面不断丰富公共法律服务产品,优化公共法律服务资源配置。成立了“企业职工维权工作站”“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站”“农民工维权工作站”“道路交通事故法律援助工作站”“泰安监狱法律援助工作站”等站点,援助领域由传统的法律诉讼向专业领域发展;有效整合内部资源,全面落实“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推动律师、公证、基层法律工作者等优势资源为基层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
  另一方面推进公共法律服务机制建设,拓宽公共法律服务领域。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将人民调解、法律援助、普法宣传等公共法律服务项目纳入市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指导目录,统筹解决全市公共法律服务经费保障问题。全市律师积极开展法律服务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等活动,深入推进律师代理申诉案件工作,大力推行律师参与涉法信访工作。
  目前,全市法律援助机构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001件,结案数2847件,解答法律咨询18244人次,为受援人避免、挽回经济损失约7110万元,发放法律援助各种宣传资料达5万余份。
帮扶特殊人群
  如今,他们又在特殊人群帮扶工作上做文章。各县(市、区)社区矫正中心与当地民政部门通过实施以“暖其心、安其身”为主要内容的帮扶工作,对无生活来源的社区服刑人员,一方面协调民政部门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另一方面,协助其申请社会救济。近年来,全市有20余名符合条件的社区服刑人员吃上了低保,每年有10余名社区服刑人员得到社会救济。
  另外,对无业服刑人员,凡有学识或专业技术特长能自谋职业的对象,协调工商、税务、城管等部门降低门槛,为他们再就业打开“绿色通道”。对无任何技能的对象,在坚持本人自愿、专业自选的原则上,协调参加政府民政部门组织的免费职业技术培训中心进行技能培训。目前,已有50余名社区服刑人员在政府部门的帮助下走上了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