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观点

网上看病的大门不妨开得更大些

2018-09-14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舒圣祥

  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日下发通知,要求进一步推进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允许医师在掌握患者病历资料后,通过网络平台在线开具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处方,允许药师在线审核处方、配送药品。(9月11日央视)
  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今天,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正在越来越多的领域成为现实。然而,“互联网+医疗”似乎依旧是一块特殊的地带。不仅网上药房发展缓慢,网上医院更是被严格禁止。
  虽然网络这么发达,完全可以视频问诊,各种可穿戴设备也功能强大,健康数据和检测结果,都可以通过网络,轻松到达医生那里,但是患者看病,依旧必须跑去医院排队挂号,热门医院“一号难求”已是常态。可以说,因为网上诊疗发展缓慢,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患者看病难。
  其实,有些慢性病患者久病成医,对自己该做什么检查该开什么药门儿清。为了省去漫长的排队等待,一些人直接去医院挂简易门诊,告诉医生自己需要开什么检查拿什么药。好消息是,此类情况今后有望不再。因为在线开具常见病、慢性病处方,和在线配送药品,已被允许。
  这对那些需要经常复诊的常见病、慢性病患者来说,无疑是个福音,省去了不必要的奔波排队之苦,也节约了很多不必要的费用开支。尤其是因为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身处相对偏远地区的患者,再也不用每次复诊都费时费钱地长途奔波了。
  只不过,这其实依然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的网上看病。因为允许范围被严格限定在了“常见病、慢性病”,而且必须是“医师在掌握患者病历资料后”。换言之,直接在互联网上进行初诊,依然是不行的。之所以如此规定,当然是因为谨慎的需要。
  的确,线上问诊,医生不能直接看到患者,有些不能通过视频或照片替代,也不能使用辅助医疗设备,一旦出现误诊,责任难以区分,患者也难以维权。但是,这些问题未尝不可通过法律规范的方式解决。主要是,一方面应该相信患者的理性,不会什么病都去网上看,另一方面也应相信医生的职业判断,不会什么病都给网上看。
  比如美国,通过互联网进行初诊已经运行多年。全美50个州,都废除了医生只能在与患者面对面接触之后,才能为其提供远程医疗服务的规定。我们要进一步推进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要推进“互联网+医疗”,在放开常见病、慢性病网上复诊之后,同样可以逐步将网上看病的大门开得更大。
  网上看病改变的并不只是看病方式,而是会真正激活一个市场,让好医生的价值进一步放大,像网上购物一样直接评价医疗服务,也将成为可能。患者会直接从中受益,看病费用可能更低,看病医生可能更好。而在社会层面,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鸿沟,有望间接填平,热门医院的“一号难求”,有望得到改观,莆田系医院们的好日子,也有望不再。总之,“互联网+医疗”的放开,是患者、医生、市场的多赢,非常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