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先进找差距 解放思想看行动

2018-08-0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莱城区: 破除“小市难有大作为”的禁锢
  在这次考察中,莱城区委书记马保岭感受最深的是苏浙对“法不禁止即可为”的深度理解和尊重市场、尊重企业、尊重创新的深入骨髓。在他看来,莱芜这些年是被“小市难有大作为”禁锢了思想,被自卑与自负、守摊与求变的焦虑束缚了手脚。
  对标全国、全省一流县市区,莱城区将扭住解放思想这个“总开关”,比总量、比增幅、比质量、比后劲,力争全省排名每年至少前进3个位次,莱城工业区力争两年内进入全省经济开发区50强,叫响“鲁中新药谷、中德能源城”的品牌。
  学会运用市场机制干事业,使用法治手段解难题,从改革创新中找路子,完善“容错免责机制”,营造激发干部担当作为的浓厚氛围。
钢城区: 产业发展要有前瞻性
  苏州工业园、德国工业园等专业化园区的打造,是站在国际视野谋划,形成体系完善、特色鲜明、功能健全的产业园区。“反观我们,对产业链的分析研究不深不透,对产业发展的前瞻性了解不够,对产业的高端化发展方向缺少信息来源。”钢城区委书记张钊说。
  对此,钢城区提出在“产业”上做文章,打造高铁生产及深加工千亿产业集群,以粉末冶金为龙头的新材料、装配式建筑、智能车库、电子信息等4个百亿产业集群,培育风电主轴、红木家具、特色无纺等3个10亿产业集群。在服务支持莱钢发展的同时,深入挖掘莱钢要素资源,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释放发展新动能。

高新区: 创新“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机制
  “对标苏浙两地的发展,感受最深的是,新兴产业已成‘主角’,‘四新’项目层出不穷。而我们依然是传统产业‘挑大梁’,规模小、分布散、层次低、效益差现象突出。”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王哲军表示,高新区要发展新经济,集聚新动能,力争到2021年进入国家级高新区前100名,跨入第二方阵。
  坚持向产业高端要竞争力,创新“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机制,创新“双招双引”组织形式,重点招高新项目、“四新”经济、高端人才;聚力产业提升,重点实施“腾龙换鸟、机器换人、电商换市”和“名企、名牌、名企业家”三换三名工程,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雪野旅游区: “政府负责阳光雨露,企业负责茁壮成长”
  在这次学习中,“政府负责阳光雨露,企业负责茁壮成长”的理念深入人心,两地都打造了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服务环境最优的良好发展环境。对此,雪野旅游区将全面排查放管服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摆出问题逐一整改。同时,推广“店小二”服务模式,建立完善服务承诺、限时办结、首问负责、手续代办、并联审批机制,真正实现“一次办好”,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雪野旅游区党工委书记金宗义说,全区围绕建设文化旅游之城、航空体育运动之城、健康医养之城、新能源和智能制造基地等“三城一基地”,全力服务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实施“三招三引”,全力推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未来30小镇建设,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
泰钢不锈钢生态产业园: 建设千亿级不锈钢精深加工产业基地
  “苏浙两省都高度重视创新平台的打造和高端人才的引进,院士多、海归多、科研成果多,形成了实验室—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四位一体’的完善创新发展体系。并由大型产业基金、并购基金作支持。”泰钢不锈钢生态产业园党工委书记张子信说,对照差距,产业园将建立产业引导基金,高标准规划建设“千亿级不锈钢精深加工产业基地、百亿级现代物流产业基地、五十亿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十亿级宜养健康产业基地和十亿级现代服务业中心”,力争通过五年左右努力,把开发区打造成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新旧动能转换的示范区和改革开发的新高地。

农高区: 下好“关键棋”“先手棋”
  “昆山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产业‘农转工’‘内转外’‘散转聚’‘低转高’‘大转强’,成为全国首个GDP突破30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300亿元的县级市。”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周光学看来,改革意识超前、眼光长远,善于下“关键棋”“先手棋”,为苏浙两地赢得竞争先机。
  对此,农高区对标国家农高区和省内先进农业园区,比增量、比增幅、比质量、比后劲,以思想的“破冰”推动行动上的突破。创新“亩产率+科技+创新”的项目论证体系,按照亩产效益不低于2000万元的要求,打造4个百亿级产业园区,实现全区裂变式快速增长。

市发改委: 成功的“密码”首在观念新
  “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必须解开他们的“成功密码”,做好同我市实际对标、寻标的结合。”莱芜市发改委主任王凌说。
  对比他们的高质量发展进程,我们深刻感受到差距与不足。我们唯有观念领先,才能事业领先;唯有抢抓机遇,才能赢得主动;唯有重视人才,才能赢得未来;唯有久久为功,才能持续见效。
  进入新旧动能转换时代,重要的不仅是产业层级转换,而是思想观念转换,必须强化机遇意识、市场意识、创新意识。发展要再聚焦,聚焦优势产业,集中力量做大做强产业集群;聚焦重点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一企一策,重点扶持培养龙头;聚焦高层次人才,精准招商和精准引智并举,创新人才政策,壮大企业家队伍。
鲁中工业研究院: 用创新抓住发展的牛鼻子
  苏州工业园已经形成了“2+3”的现代产业体系,两个千亿级电子信息和机械制造主导产业,三大特色产业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和纳米技术应用。拥有30个公共创新平台,聚集了百度、华为、微软、苹果等500多家企业研发机构。“通过抓创新,他们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鲁中工业研究院院长董杰说。
  为抢抓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机遇,为莱芜市工业产业发展搭建技术创新平台,鲁中工业研究院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强同高校院所的合作,引进院士团队等高端人才,努力把研究院快速建成创新引领莱芜市工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平台。
市商务局: 秉持“法无禁止即可为”思想
  苏浙地区机制活,始终秉持“法无禁止即可为”的思想,在政策执行上,只要不是国家明令禁止的事情,都敢于闯、敢于试、敢于做。“我们要专注于把政策用足用活,敢于突破限制,更加注重深层挖潜、灵活运用。”莱芜市商务局局长王志刚说。 
  商务局作为扩大开放的主体部门,将深入学习苏浙先行先试、敢闯敢干、包容合作的开放意识,牢固树立“开放度有多大,发展空间就有多大”的理念,紧紧抓住山东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新机遇,在全市掀起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热潮。
市食药监局: 补短板先补观念
  “不能总认为和南方发达地区相比,我们条件差,基础弱,没法学。一些具体做法可能学不了,但是观念、精神、作风完全学得了。”莱芜市食药监局局长许司东说。
  作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牵头部门,食药监局必须对标先进,补短板、强扶持,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要先补上观念短板,补上政策短板,补上要素短板,补上服务短板。

  (于向阳 陈晓永 张鸿儒 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