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县域

2018-07-2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池上镇:改革增活力 扶贫惠民生
  盛夏时节,扶贫公益广告片《幸福有多远》在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西陈疃村紧张地拍摄着。“这次拍摄的特困户人物都是本村真实的贫困人员,镜头里展示的是他们最真实的生活。希望这个片子播出后,能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关注贫困村和贫困人群,支持我们基层的扶贫事业。”池上镇党委书记李林对笔者说。
  去年以来,池上镇牢牢抓住乡村振兴重大机遇,以深化改革为契机,不断创新思路,坚持精准方略,提高脱贫质量,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效果。
  “如果没有镇政府的统筹,我们桔梗产业‘公司+协会+合作社+中心+农户’融合运行机制也不能有效地运作下去,也就没有我们现在越来越红火的生意。”山珍园食品公司负责人王建军说。2017年底,山珍园公司根据收益情况,对758户1224名贫困户进行分红,人均256元,贫困户分红总额31.3344万元,16个村集体分红86656元。
  池上镇以带动群众脱贫增收为切入点,深入挖掘特色农产品优势,积极融合农业产业资源和扶贫项目资源,选择经营状况良好、经济实力较强、乐于扶贫助困且诚信守约的企业、农民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资产收益扶贫的实施主体,创新探索出了一条以农业产业项目开发和生态产业带动群众脱贫的新路子。2017年,池上镇向产业扶贫项目投入资金总计996万元,其中市级扶贫资金473.95万元,共覆盖19个村贫困人口,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884户1441人。
  近日,池上镇、齐商银行及相关企业三方举行“政银企”精准扶贫签约仪式。该项金融创新扶贫政策是将金融创新与扶贫攻坚对接,利用“产业扶贫贷”的政银企合作平台,集中淄博市的信贷资源,促成企业与贫困户签订“帮扶带动贫困户协议”,全面覆盖全镇部分收入措施有限、增收困难的贫困户,保证贫困户人均年收益达3509元。同时,积极为贫困家庭设置合适的工作岗位或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真正做到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
  “俺有三个女儿,交了孝善养老费3600元,政府补贴360元,孝善养老这个政策真的好,孩子对俺更孝顺了,生活也越来越好啦。”7月4日,池上镇泉子村的周和富和入户走访的干部聊了起来。周和富是泉子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以来,已领了3960元的“孝善养老金”。
  “孝善养老”启动以来,池上镇创新扶贫模式,将孝善文化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全面倡树农村道德新风尚,全力推进孝善养老工作深入开展,建立了子女尽心孝老、村组尽情爱老、社会尽力敬老、政府尽责助老的“四位一体”孝善养老助老模式。该模式由村孝善理事会、子女、60岁以上的父母共同签订《子女赡养协议》,明确子女赡养义务,原则上每月不低于100元的孝善养老费。同时,该镇积极动员社会各方力量等途径筹集资金建立村级孝善养老补助资金,对子女及时足额缴纳赡养资金的60周岁以上建档立卡贫困老人,按照缴纳费用的10%给予补助,按时发放,每个贫困老人每年最高可给予420元补助。目前池上镇已收集子女孝善养老金1068570元,政府补贴106657元。
  (马景阳 郭前斌 刘亚琳)

丝绸路街道:创新打好人才牌 助力支柱产业发展
  近年来,淄博市周村区丝绸路街道紧密对接产业发展实际需求,坚持以平台汇资源,探索长效举措,巧打人才“引、聚、用、留”四张牌,为街道支柱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打好“选才引才”牌。全面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制订《丝绸路街道2018年人才工作计划》。定期召开街道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逐项分解考核指标,把人才发展责任落实落细,完善街道党工委集中统一领导,各职能科室牵头抓总,各村、社区和企业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格局。主动出击“登门招商”,积极与在外人才、知名企业联系对接,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有高层人才支撑、在行业内处领先水平的高端项目,实现项目与人才的有机对接。党工委书记带队,主动与周村籍“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赵衍刚,瑞典诺贝尔发明创造奖获得者、瑞博种子技术公司创始人沈彤云洽谈,征询合作意向。
  打好“平台聚才”牌。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开发。丝绸路街道着眼重点项目建设、支柱产业发展,打造创新创业平台,提供政产学研一条龙服务,为企业、高校、人才提供对接契机,发掘人才促进地方转型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企业科技创新、院校成果转化的支点作用。举办校企合作对接会暨丝绸路街道企业转型升级精准对接活动,淄博盛世建安有限公司、山东周村烧饼有限公司等5家辖区重点企业负责与山东理工大学7位专家共商共建。加强与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合作,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实现校、企、城联合发展。联合科技局举办“全区校城融合工作推进暨校企技术交流会”,山东轻工职业学院组织团队与淄博飞狮巾被有限公司达成明确合作意向。以问题为导向,发挥“店小二”精神,以党群服务中心为载体,促进高层次人才在企事业单位的柔性流动,化解了高层次人才科研成果转化难的难题,也给处于“智力困境”的中小微企业带来了新的转机。组织辖区25家商业类企业及盛世集团、五洲国际等有影响力的服务业企业定期举办高端人才论坛,促进行业交流。
  打好“产业用才”牌。按照“引进一个高层次人才,打造一个创新团队,形成一个竞争力产品,促进一个产业发展”的思路,打造“人才培育+项目建设+产业转化”的产学研合作新生态。淄博大染坊丝绸集团有限公司聘请7名天津工业大学纺织领域专家共建丝绸生态染整技术工程中心,实现完整产业链、市场优势、科研及人才优势的强强联合,推动区域内企业融合发展、推进纺织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山东智慧厨电创新产业园设立全托型人才平台,与各大院校相关专业研究院、人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园区内企业提供人才储备、培训等一站式服务,并为园区对接和引入相关产业研发机构和科研院所,引导周村小家电产业从粗放式、贴牌式经营,向科技化、品牌化发展。
  打好“服务留才”牌。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等基层党建阵地和窗口单位,街道打造“引校入园”新模式,围绕企业所需、人才所需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搭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平台,推进人才转型培养模式,推动校企合作纵深化发展。在周村烧饼、大染坊丝绸等企业挂牌设立专业实习点,提供20余个培训岗位,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在校培训与企业实习相结合,实现了就业需求和人才培养的有机衔接。探索“1+1+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输送各类人才50余名,解决企业用工难和学校学生实习实训问题。落实班子成员联系专家制度,定期走访辖区内高层次人才,调研专家所需。周村家具产业联合会组织电商等行业人才到欧洲进行观摩学习。街道党工委利用红星美凯龙党群服务中心,选派50余名志愿者开展服务活动,提供贴心到位的人才服务。街道党工委搭平台,调研各村居人才合作、志愿服务等需求,与山东轻工职业学院进行对接,达成合作意向,为校园人才社会化、产业化构建渠道。 (刘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