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新知

“富民发展贷”瞄准精准脱贫后半场

旨在帮助农民发展产业经营

2018-07-11 作者: 李铁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李 铁
         于新悦 张 晨

  “这一季的黄瓜真不赖,一棚能卖将近12万元。”沂南县依汶镇南栗沟村村民刘京庆说。6月21日下午,刘京庆刚刚把半年来卖菜的账算清,每个大棚近12万元的销售收入让他喜上眉梢。
  今年1月,刘京庆投资100多万元,在村里建起4个双模双结构大棚,种上了黄瓜和西红柿,春节前后,两种蔬菜就开始收获。“新盖的大棚又高又宽,每个棚占地2.5亩,比原来的拱棚好多了,机器能开进去,人在里面也宽敞、舒坦。”刘京庆说。
  近两年,南栗沟村不少蔬菜大棚都更新换代。据了解,南栗沟村是蔬菜种植的老区,起步很早,但发展不好,原来的拱棚种菜费时费力,产量还不高,一年下来村民挣不着几个钱。盖新大棚能扩大生产规模、增加收入,但这一大笔投入却让村民犯了愁,年轻人只能放弃,选择外出打工。
  “邮储银行的‘富民发展贷’帮了我们的大忙!”南栗沟村村支书解忠士说。在得知南栗沟村缺钱后,邮储银行客户经理隋学凯主动上门,为村民细致讲解信贷政策。“富民发展贷”是邮储银行沂南县支行在2016年初开发的产品,贷款额度为10万元,期限为1年,在农村金融产品中利率较低,能够较好地减少借款人的融资成本,缓解经营资金压力。
  同时,沂南县引入社会评价分类机制,县财政拿出1000万元设立风险补偿金,并按贷款金额的一定比重购买第三方担保服务,担保费用全部由县财政承担,借款人在按期还本付息后给予贴息。
  “村民都用上了‘富民发展贷’,手续很简单,只要符合相关政策要求,四五天钱就能到个人账户上。”刘京庆说。据了解,2016年,“富民发展贷”一出台,南栗沟村经营者就申请了200多万元的贷款。
  作为沂蒙革命老区,沂南县很早就开始探索扶贫信贷工作。围绕精准扶贫,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邮储银行积极参与创新“富民农户贷”和“富民生产贷”信贷产品,创造了金融扶贫“沂南”模式。截至目前,沂南支行共参与发放富民生产贷3600万元,带动近800户贫困户脱贫。
  “富民发展贷”是在上述两种扶贫信贷产品基础上的拓展。“在金融扶贫工作中,我们发现,‘富民农户贷’针对的是建档立卡贫困户,非贫困群众不能突破界限享受这一政策,而很多农村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青年以及部分已脱贫的群众普遍缺少发展资金。”邮储银行沂南县支行行长李海峰说。
  “富民发展贷”与扶贫小额贷款形成产品互补,填补农村金融市场的空白,瞄准的是精准脱贫的“后半场”,贷款人可以是已经脱贫的原建档立卡贫困户,也可以是普通群众。此类贷款旨在帮助农民发展产业经营,推动农业设施改造,促进产业转型。
  “在农村,群众贷款无抵押一直是一个难题。”隋学凯说。“富民发展贷”创新性地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作为抵押增信措施,实现了以权融资。截至目前,沂南县累计投放贷款2900笔2亿多元,主要用于大棚蔬菜种植、农资批发销售、环保养殖、木材加工、农产品初加工、农产品流通等涉农行业。
  “按照贷款户自筹不低于50%配套资金测算,我们目前投放的2亿多元贷款将有效撬动社会生产经营性资金超过2亿元,增加农村资金总量4亿元以上进入生产经营。”李海峰说。
  如今,南栗沟村贷款的渠道越来越宽。去年10月,该村被邮储银行临沂市分行选定为信用村建设首家试点村,全村137户经营业主得到授信868万元。信用村模式不仅为村民办理贷款提高了效率,而且也使村民得到了专业、优质的信贷服务和更优惠的贷款利率。不到一年,邮储银行临沂市分行已建成了87个像南栗沟村这样的信用村,累计投放资金1.9亿元。
  “现在大家再也不觉得贷款是件难事儿,只要肯吃苦、经营合法,资金问题不是事。村里有几对在外面打工的夫妻,听说了这好事儿,也都回家种大棚了,挣得不比在外面少。”解忠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