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芯”工匠

——记省联社核心银行系统转型升级工程执行总监董林光

2018-07-1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 报 记 者 王新蕾
    本报通讯员 李腾飞 李德品

  董林光,一个敢于挑战,敢啃硬骨头、不服输的工程师,带领近600人的团队,奋斗在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省联社”)核心银行系统转型升级工程的一线……
亲力亲为抓落实
  1999年参加工作以来,董林光一直从事科技条线支撑工作;2009年,他全程参与省联社新一代银行信息系统开发。
  2016年12月16日,省联社转型升级工程正式启动。有着多年建设经验和专业技能的董林光,被委任为省联社核心银行系统转型升级工程现场执行办公室执行总监。
  据介绍,项目建设团队中有300余名内部开发人员来自全省农商银行基层岗位,大多没有项目经验和开发能力。“办法总比困难多,既然接手了这项任务,就必须利用现有的资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既定的目标,没得商量。”董林光说。
  说干就干,他经过慎重考虑并与项目组主要技术人员讨论,打破传统的课件讲授式培训模式,直接分小组开展“每周一题”的编码实践训练。他组织培训老师根据后期开发内容每周分组出题,从起初的文件排序编码到日常存取款业务程序,逐渐增加难度。针对出题情况,实行边修正边教学。其间,各技术执行组累计开展各类开发知识培训241场,编码实践作业活动74次,让全体人员从“门外汉”成长为“内行人”。
  为确保项目进展,他既当教官,又当士兵,亲自上阵编写程序,共梳理渠道交易功能1246个,批处理功能676个,编写完成业务需求书49份。
日清日毕,问题不过夜
  走在转型工程办公楼里,工位上座无虚席,隔着玻璃就能听到工程师们敲击键盘的声音。董林光说:“我们这里每天都是这样,每天都是这个节奏,因为工期不等人。”转型工程项目综合组岳宗彬接着说:“作息制度是每周一二四晚九点下班,每两周休息一次。”
  “为一线服务,对历史负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励着每一个工程人员。“问题不过夜”成为一条铁律。在日常的开发测试过程中,为不影响第二天关联系统间的测试和本组内日常任务计划,随时发现的编码问题需要当天立即整改。“机器不会骗人,更容不得半点马虎,稍微有一丝纰漏,系统就会立刻‘死’给你看。”渠道服务组组长刘春霖说。
  加班加点成为常态。每天营业网点柜面业务结束后,项目组的技术人员经过一天忙碌的编程开发,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跑业务批量,将成千上万笔柜面传输的数据代码转换成可读可见的流水账表,保证网点次日正常营业时能够顺利下载打印、核账存档。
小集成、小单元释放“大效能”
  创新是解决困难的有效途径。按照计划,今年1—2月份是为集成测试阶段,而转型升级工程涉及9大平台,13个专项系统,103套关联系统改造,短短两个月很难顺利完成整个转型升级工程的集成测试。董林光创造性地提出了“小集成”的测试方法,在集成测试工作开始前提前分三个批次开展目标平台间的交易连通性测试,最大限度保证项目整体进度。
  “好系统都是测出来的,‘小集成’测试方法,在我看来,算是确保质量和进度两不误的创举。”业务需求测试组组长韩松说,“虽然整个工程项目根据功能模块分成了不同的业务专题和关联系统,但实际上相互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环扣一环,所以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很容易让整个系统形成死锁”。
  如何协调众多项目之间实现有效沟通与配合?董林光又推出了“最小作战单元”组织。实行这一方式后,人员组织方式由各目标平台、系统人员混合配置,在一定程度内下放“决策”权限,对于接口性问题可直接拍板组织整改,有效提高了决策效率。
  核心组组长宋洪博说:“信任和授权,令各作战小组的潜力被充分激发。”最终,交互形成93个测试小组,顺利完成了目标平台和专项系统共2132项集成测试任务。
  董林光说:“目前,工程整体完成了80%,距离系统全面上线还有5个月的时间,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