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国际国内

“16+1”:走向成熟的合作机制

2018-07-1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副所长 刘明礼
■提要
  7月5日至8日,李克强总理访问保加利亚并出席第七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此访显示,6年前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创造性共同建立的“16+1合作”机制,契合各方共同发展的愿望,更加务实和富有成效,成为中欧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6+1合作”机制运转6年后,在各方已经大幅增进彼此了解的基础上,更多精力用于能够产生实际成果的具体问题。
  7月5日至8日,李克强总理访问保加利亚并出席第七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保加利亚也成为中国新一届政府成立后,李克强总理首次访问欧洲的首站。此访透露出的信息显示,6年前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创造性共同建立的“16+1合作”机制契合了各方需求,不断结出果实,日益走向成熟。
  首先,“16+1合作”契合各方共同发展的愿望。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中东欧地区由于并不处于世界经济的中心位置,一定程度上被主要经济体和重要国际经济合作机制所忽视,这一地区期待进一步发展的愿望并未受到国际社会的充分重视,也没能得到有效满足。
  在“16+1合作”机制诞生后,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带动下,这一地区似乎焕发了更多的经济活力,其经济发展潜力也比以往得到了更多发掘,更多地得到了全球经济的关注。
  从中国的角度看,中东欧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地区,是连接欧亚地区的纽带,对于包括中国自身在内的欧亚地区的繁荣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通过“16+1合作”机制促进互联互通和自由贸易,不仅会助力中东欧地区的发展,也会惠及自身,实现互利共赢。“16+1合作”机制诞生以来,受到关注的程度越来越高,各方参与积极性越来越强,充分显示了这一机制的活力和吸引力,也说明各方都有在这一机制下实现共同发展的愿望。
  其次,“16+1合作”机制更加务实和富有成效。6年来,随着各方沟通频率和次数的增加,对彼此的需求都有了更充分的了解,这为具体合作奠定了基础,铺平了道路。在这一机制下,事实上已经出台了200多项具体合作措施,而且有理由认为,未来的务实合作会继续增加。
  这种趋势从此次李克强总理访问期间的情况也可以看得出来。7月6日,李克强总理与保加利亚总理鲍里索夫会谈时,发生了“资深外交官也从未见过”的一幕,两位总理相邻而坐,对着一张地图进行了一个小时的会谈,内容都是具体的合作项目。这一定程度显示,在“16+1合作”机制运转6年后,在各方已经大幅增进彼此了解的基础上,更多精力用于能够产生实际成果的具体问题。
  此访期间中保两国的《联合公报》中,公布了大量的具体合作领域和项目,以及签署的十份“备忘录”等文件。在“16+1”领导人会晤结束后,也出台了《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索非亚纲要》,各方签署了20余项合作协议。
  第三,“16+1合作”已经成为中欧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由于欧洲国家多和欧盟决策机制复杂的特点,中欧之间有多个交流和合作机制,“16+1合作”由于近年来取得的进展和成绩,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此次李克强总理出席“16+1”领导人会晤后,随即将访问德国并主持第五轮中德政府磋商,之后7月中旬还将在北京举行第二十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中欧高层会晤的紧密安排也显示,各项合作机制也在相互协调和补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促进整个中欧关系发展。此访期间,保加利亚总统拉德夫还提议建立“16+1合作”索非亚研究中心,研究各方规划规则,寻找欧盟政策与“16+1合作”的多赢。李克强总理也认为成立这一研究中心是衔接“16+1合作”与欧盟法律法规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向外界解疑释惑。
  此外,“16+1合作”机制的创建、运转、发展以及取得的切实成果,也可为中欧之间其他的沟通和合作机制提供有益的参考。
  总的来看,“16+1合作”机制的日渐成熟是各方秉持互利共赢理念共同努力的结果,服务于各方共同利益,也有利于促进中欧关系的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