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民生

莒县库山乡“融合党建”助推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座小山村的“动能之变”

2018-07-10 作者: 栗晟皓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栗晟皓 
    本报通讯员 张建锋 王哲 

  都说靠山吃山,莒县库山乡龙泉峪村却曾吃尽了大山的苦头。库山乡东北部群山绵延,龙泉峪村就坐落在海拔400多米的蛤喇山岭上。
  山穷水瘦,地薄人贫。龙泉峪,没有像它的名字一样,为这山间百姓带来汩汩泉水。水成为横在村民心中的“伤疤”——十年九旱八不收,农户十亩地赶不上别村一亩“水浇田”的收入。当地流传一句顺口溜:“挑水五里多,爬过穷汉坡。去时穿新鞋,回来打赤脚。”山外人不愿来,山里人往外走,村里140口人,在家务农的青壮年不超过15人,是远近有名的“空壳村”。
  如何做好这道“填空”题,变“后进生”为“优等生”?库山乡党委书记柴松波给出答案:“支部是堡垒,党员当先锋。发挥头雁效应,激发支部活力,创新‘党支部+合作社+X’的融合党建发展新模式。”
  库山乡党委政府干字当头、实字托底,实行重点工作“双向清单”制度,全面推行“工作清单化、任务清单化、责任清单化”,并确定了10条工作线、39个工作小组,工作细化到台账、责任落实到岗位、任务明确到人的任务清单式督导管理,确保各项任务有部署、有落实、有反馈、有提高。
  党旗领航,山旮旯里的小山村开始了“求变”之路。
  2013年,张绪丽走马上任龙泉峪村党支部书记,成为库山乡历史上第一位女村党支部书记。新官上任三把火,张绪丽摩拳擦掌想大干一番,却发现手里没几张好牌——大量劳动力外出打工,村庄被严重抽空。人走了,心散了,地荒了,暮气沉沉。
  张绪丽要面对的,个个是难题,首先便是村里的一排排石头房。这些房子白天见太阳,夜里见星星,冬天透风,夏天漏雨,村民盼着住进宽敞明亮又结实的砖瓦房。
  土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出台,让龙泉峪村开始悄然发生变化。在认真学习政策的基础上,库山乡“巧借东风”,抓住机遇,根据村情民意,制定了整体搬迁计划,将百多年来一直坐落在山顶之上破败不堪的小村庄,搬迁到地势平坦的向阳处,从根本上解决龙泉峪村群众优居的问题。
  张绪丽领了“军令状”,带着17名党员打响了整村搬迁的“攻坚战”。
  然而,在搬迁改造之初,并非所有龙泉峪村民都看好前景。“钉子户”万金祥就是其中的代表:“年纪大了,还折腾个啥。”
  “把地都流转出去,农民没了地还叫个啥农民。”“万一是个骗子公司,把咱们的地都骗走了,可咋整。”跟着万金祥一起唱反调的大有人在。
  面对质疑,张绪丽并没有给自己留退路。第一时间带领村干部拆了自家旧房。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党支部会开了七八次。忙于做群众工作,张绪丽自家7亩地瓜撂了荒,被一场冰冻全部冻烂在地里,直接损失2万多元。村报账员张甲庆在“三秋”大忙季节,一心扑在安置房建设工地上,顾不上自家的农活,妻子崔英秀挑起了秋收的“大梁”,累出一场大病。
  “农村土地是集体所有,流转后的地也属于集体。咱们村劳力少,大部分地都撂荒了,流转出去后村集体收入还会按股给大家分红。”张绪丽的话消除了村民的很多不解。
  道理说清楚了,万金祥的态度也转变过来了,“没花自己一分钱就搬进了新家,土地流转出去一亩地500多元呢,细算算,挺划算。”
  村干部的决心让村民吃下“定心丸”,纷纷主动配合旧房拆除工作。一年时间,龙泉峪村完成了搬迁项目,全村新增耕地48亩,新建安置房39处。当年村集体增收68万元。
  几年下来,张绪丽带着17名党员敢拿主意敢做事,抓党建、修村路、建广场、打水井,让村民有了主心骨,龙泉峪村发生的变化看得见摸得着。
  不断“尝鲜”农村改革的龙泉峪村,尝到了“甜头”。
  2017年,万金祥的存折里多了2300元钱。活了大半辈子,老万第一次拿到村集体分红。
  库山乡创新“党支部+合作社+X”的发展新模式,2016年率先在全乡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村集体以土地入股,整建制流转土地2300亩。龙泉峪村党支部招引工商资本下乡,与莒县志强石业有限公司合作成立龙泉峪种植专业合作社,规划建设集旅游休闲采摘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生态园。其中企业占股80%,村集体和村民占股20%,以3年为时间节点,企业每年支付35万元兜底资金给村集体,3年后进入盛果期,村集体和村民按照股份分红。
  通过土地经营权的股份化,盘活了龙泉峪村土地闲置资源,使死资源变活资产,小农户成“大股东”,空壳村重新焕发生机,老百姓的参与感更强了。“山上这些桃树可是俺们的长期‘饭票’。”正在除草的村民万之军说,除了分红,一年光在桃园干零活就收入2万多元。
  除此之外,龙泉峪村党支部还协调成立农民工协会,向企业输送劳动力,村民既是股东又是工人,以此联动效应“蹚”出了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现如今,沿着龙泉峪硬化起来的环山路驱车直上,放眼望去,2000多亩的桃树绿满枝头。小青瓦、坡面屋,门前休闲广场花团锦簇……“下一步,我们还将设立200万元的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用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库山乡党委书记柴松波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