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能源淄矿集团瞄准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化发展方向——

激活企业高质量发展“一池春水”

2018-06-27 作者: 刘磊 马景阳 来源: 大众日报
  淄矿职工维护压滤机拉板小车。
  □ 本报记者 刘磊 马景阳
   本报通讯员 李岩

  盛夏傍晚,树林中蝉鸣声悠远,李成果跟工友打完球,洗完澡后悠闲地走在矿区柏油路上,伴着阵阵凉风,煞是惬意。
  “以前夜班是‘两头见不着太阳’,现在公司取消夜班,傍晚时间相对自由,除了能跟工友们打打球,放松下,也有更多时间可以学习,提高专业技能。”6月22日,山东能源淄矿集团许厂煤矿公司综采工区职工李成果一边笑着对记者说,一边还不时地跟熟悉工友打着招呼。
  许厂煤矿公司取消职工0点至6点的后夜班生产,由“三八制”改为“三六制”,矿山“煤黑子”真正变身“煤亮子”。这是淄矿集团推行安全高效集约生产新模式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们积极顺应行业发展形势,把握安全生产趋势,大力实施均衡生产、绿色开采、装备升级、高效掘进,打造安全高效集约的新生产模式,不断增强企业经济创新力与核心竞争力,激活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淄矿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孙中辉介绍,一季度,该集团完成收入148亿元、同比增加20亿元,利润同比增加2.4亿元。
  系统优化是实现生产科学化的前提,淄矿集团不断优化提高系统综合生产能力,统筹各单位煤炭产量、服务年限、生产成本、接续规划,科学安排生产的步骤和步调,推进均衡生产。该集团下属的巴彦高勒矿井着力加强二、三盘区排水系统建设,优化井下煤流运输系统,保障了产能顺利释放;正通煤业提高矿井综合排水能力,加快井下矸石仓施工,解决矸石处理瓶颈问题,保障岩巷快带掘进,摆脱了生产被动局面。同时,淄矿集团大力实施绿色开采,组建了以康格公司为平台的充填开采专业化公司,全面推进充填开采,进一步提高资源回收率,延长矿井服务年限。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该集团岱庄煤矿每年煤炭产量保持在170万吨左右,其中膏体充填开采能力已达到了60万吨,占总产量的1/3以上。
  为提升生产管理自动化,淄矿集团还专门成立了“两化融合研究院”,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为手段,与浪潮公司、中国矿大、东方国信等合作,按照“智能制造、管控一体、减员增效”原则,持续提升综合智能监测控制系统水平,实现了固定设备场所无人值守,运输主皮带远程控制,主要生产系统集中控制,主提升、通风、压风等重要岗位的自动化、数字化监控,最大限度减少了作业人员。
  装备现代化是高效集约生产的重要保障。淄矿集团着眼装备提效、机械降本,进一步扩大先进装备应用,积极调研引进工业机器人、矿用盾构机等新型装备,提高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推动煤炭生产由“汗水型”向“机械化、智慧型”转变。坚持采煤装备大采高、大功率,推动采煤装备重型化、自动化。2017年以来,装备累计投入7.4亿元,购置各类大型设备450台(架),采煤机械化程度100%,为各矿产能释放、精益生产创造了条件。为解决高地压条件下扩修效率低的难题,先后引进10台巷道修复机,施工效率提高5倍以上。目前,淄矿集团掘进机械化程度达到100%,其中综掘机械化程度达到87%。
  围绕破解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难题,淄矿集团强力推进技术创新,充分发挥集团公司、矿、区队和岗位四级科研机构和各类技术人才专业优势,瞄准冲击地压、水、火、瓦斯等制约企业安全发展的问题,确立了“千米深井冲击地压工作面小煤柱沿空掘巷技术研究、大断面岩巷快速掘进技术研究、矿井水综合利用和高效充填绿色开采技术研究”等“十大创新课题”,逐项成立课题组、制订攻关方案。面对省外矿井灾害类型齐全的现状,聘请行业知名专家开展全系统诊断,确立了13个研究课题进行重点攻关,为当前安全生产和后期产能释放奠定了基础。
  在此基础上,淄矿集团不断加强精益管理,进一步提高劳动组织集约化。对集团省内矿井推行生产、检修、运输、休息“四集中”作业方式,提高了生产集中度;对省外矿井实行弹性休假模式,个人选择单月集休或双月集休,在提高个人生活质量的同时,保障了企业合理用工,最大限度满足职工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增强了广大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自豪感。
  “下一步,我们将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统领,瞄准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化发展方向,将‘一提双优’与企业精益管理有机结合,依靠装备升级带动生产系统和劳动组织优化,促进生产方式根本性变革,积极推动企业提质增效、改革创新、转型发展。”淄矿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侯宇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