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寿光·综合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难卖的蔬菜畅销了

2018-06-22 作者: 石如宽 戴玉亮 来源: 大众日报
  寿光市营里镇老黄牛合作社社员在管理大棚西红柿。
  □ 本报记者 石如宽 戴玉亮 
   本报通讯员 赵德彦

  6月17日下午2点,寿光市营里镇孙河南村,孙文志把刚刚摘下的小西红柿运出大棚,来到距大棚100米的寿光市老黄牛土地合作社收购点。检验品质、过称、收钱,不到10分钟,孙文志就卖完了小西红柿,拿到现金。在今年1月,孙文志得开着三轮车去15公里外的垒村市场。“我们是新建大棚,当时没有来收购的,只能去别处卖。”孙文志说。
  “我们党支部研究成立合作社,注册了商标,联系收购商,帮着菜农走品牌化道路。”孙河南村党支部书记孙洪坤说。
  孙河南村地处寿光北部,农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近年来,由于种植粮食作物收益低,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外出打工。“种粮食亩均年产值只有700元左右,所以大家都没有种田的积极性了。前几年,我们组织调地,全村1580口人,要地的只有240人。”孙洪坤说。
  借助寿光大棚“两改”机遇,2017年孙河南村建设500亩的大棚园区。孙文志辞去企业的工作,去年8月回村投资23万元建起150米长37米宽的新式大棚。“我们的小西红柿是盐碱地上长出来的,口感独特,品质很好,但就是卖麻烦。”孙文志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今年5月5日,孙河南村成立老黄牛合作社。合作社由村党支部领办,并负责经营管理,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等民主选举产生。孙洪坤当选为合作社理事长,其他两委干部为合作社理事或管理人员。老黄牛合作社还对菜农提供对比种苗、协调农资、提供技术、联系市场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有了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我们就有了主心骨,现在大家干劲更足了。”孙文志说。
  据了解,截至目前,营里镇共有13个村党支部新领办注册了专业合作社,总注册资金达2500余万元,9家已达到省级示范社标准并投入正常运营,形成了果蔬、苗木、土地、粮食、农机5类专业合作组织,拥有会员5600余人,带动起周边种殖专业户2300余家。
  营里镇东中疃村,从1996年开始种植大棚西红柿。因为土质条件好,西红柿口感好、品质好,但效益并不高。“一方面因为管理粗放,西红柿品种老化,另一方面因为没有专业市场,导致销售不畅。”东中疃村村民李佐东说。
  为解决这一问题,东中疃村党支部书记、寿光市翠丰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俊芹和党员干部通过外出考察对比,带头改良了西红柿品种,发展高端西红柿种植,后又引进寿光菜农之家合作社联合社。经过科学种植管理,西红柿质量有了大幅度提升。今年,翠丰合作社统一注册了“优翠丰”西红柿商标,通过了相关认证,使合作社的西红柿顺利进驻东营的大超市。“农超对接后,不仅解决了我们的销售难题,而且西红柿价格由原来的每斤低3角变成了高3角。仅此一项,每亩地就能增收15000元。”李佐东说。
  目前,营里镇的“党支部+合作社+X”的模式,正在向各个角落丰富和延伸。营里镇党委副书记陈建君说,村党支部通过领办合作社,真正站在农村经济发展最前线,成为产业发展的领导者、推动者和服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