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山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系列述评·乡村振兴篇①

2018-06-1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解决好“三农”问题,根本在于深化改革,走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道路。当前,重点要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解决好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
  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要求山东充分发挥农业大省优势,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他指出,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规划先行、精准施策、分类推进,科学把握各地差异和特点,注重地域特色,体现乡土风情
  □ 本报记者 王川 袁涛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写入党章,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时间拉回到2013年。这年11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时提出,要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解决好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
  从“三个导向”到“五个振兴”,彰显了总书记“三农”思想的内涵要义,体现了总书记对山东“三农”工作的充分信任和期许、对全省人民的关心厚爱,更是对山东的莫大激励和鞭策。“我们坚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增强‘四个意识’,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以优先发展实现‘四化同步’,以融合发展实现城乡均衡,以全面发展实现利益共享,奋力推动乡村振兴。”省委书记刘家义说。
高标准谋划 高质量推进 高层次发展
以强烈的使命担当谋划思路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规划先行、精准施策、分类推进。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指示,正确领会和运用这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方法论,统筹兼顾、高点定标,以强烈的使命担当谋划思路举措。
  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工作,既要有紧迫感,也不可一哄而上。山东坚持规划先行,结合农业农村发展实际制定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5个专项工作方案。战略规划和工作方案突出指导性,既提出思路要求又明确办法举措,既兼顾当前又考虑长远,确保可操作;突出科学性,把征求意见的范围扩大到乡镇一级,确保聚民智顺民意;突出衔接性,把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等结合起来;突出约束性,完善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制度措施,确保执行有力、落实到位。
  强优势补短板,就要定标对标,这个标准就是高质量。围绕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山东坚持对标发达国家、国内先进地区的成功模式,坚持高起点谋划,拿出符合山东实际的乡村振兴推进标准。“我们将尽快发布山东蔬菜标准体系,不仅覆盖消费者关注的生产种植环节,还着力向全产业价值链的U型高端延伸,一端是品种研发和保护,一端是掌握产品品质等级。”省质监局二级巡视员郭大雷表示,山东将加快推进蔬菜标准认证中心建设,制定国家蔬菜质量标准,这也将是国内首个蔬菜领域的标准体系。大到“五个振兴”的标准,小到村村通、户户通的标准、乡村社区建设标准等,山东都要给出具体标准,避免推倒重来、重复建设。
  乡村振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任重道远。为此,山东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注意把握好三个方面:严格功能区定位,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因地制宜推进产业振兴,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以多样化为美,保持乡村固有的历史、文化、风俗、风貌等,使乡村振兴各具特色,让人们记得住乡愁。
  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发展,要求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处理好显功与潜功的关系,既做立竿见影的工作,也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的工作。山东坚持实事求是,坚持时间服从质量,坚决防止盲目冒进,坚决杜绝“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坚决反对“造盆景”供人参观,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稳扎稳打、久久为功,一步一个脚印把乡村振兴推向前进。
坚持问题导向 聚焦重点难点
以务实管用的实招硬招强优势补短板

  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必须突出问题导向,以改革创新精神破解乡村振兴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农业总产值、农业出口总额等8项数据排在全国首位的山东,如何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继续走在前列?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振兴”,坚持问题导向,汇聚起1亿干部群众的磅礴力量,成为破题的关键。
  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同样需要注重改革开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中央推出的一项重要改革,对推动农村发展、完善农村治理、保障农民权益,对探索形成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7年,山东8176个村(居)启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当年实现股金分红7557万元,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农村各项改革的牛鼻子,山东系统梳理“三农”改革任务,紧盯主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性改革,为乡村产业发展不断注入源头活水。
  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解决好资金的问题。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通过政策和市场化手段,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才能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山东加快涉农资金整合,把分散在31个省直部门的涉农资金下放到县,实行目标、任务、资金、权责“四到县”,集中力量办大事。今年,省财政筹集资金1000个亿支持乡村振兴,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地投向乡村振兴。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协调城乡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山东聚焦农民反映最强烈的生态等突出问题,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农村道路、厕所、供暖、供电、学校、住房、饮水“七改”工程。把农村厕所改造作为民生大事,每户财政补助900元,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力争年内大多数农民用上洁净厕所。各地扎实推进农村“煤改气、煤改电”,不断提高清洁能源综合利用率,2020年全省70%以上的村庄要实现清洁供暖。同时,全面推进“四好”农村公路建设,推动“村村通”向“户户通”延伸,打通物流入村“最后一公里”。
  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全省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精神文化基础。为破解陈规陋习问题,山东各地农村深入开展“四德工程”,突出抓好善行义举“四德榜”建设,实现行政村善行义举“四德榜”全覆盖。作为全国两个农村移风易俗工作试点省份之一,山东破陋俗、树新风取得实质性进展,各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把坚持党管农村这一“重中之重”落到实处。山东实行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实现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制定全国首个田园综合体地方标准体系
下好下活乡村振兴这盘大棋

  “田园综合体项目开建以后,俺从农民变成了一名‘民宿管家’,俺们村也从全县有名的贫困村成了国家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参观的人来自四面八方。”在沂南县岸堤镇朱家林村,面对田园综合体带来的变化,村民吴庆英很是兴奋。山东在提炼沂南朱家林、昌邑潍水等田园综合体典型基础上,制定了我国第一个田园综合体地方标准体系。
  不只是田园综合体项目,我省以农业产业为基础,大力推进产业链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整合,塑造新型业态、培育带动主体、做优发展载体。全省家庭农场发展到5.5万家,农民合作社18.6万家,农业龙头企业9600家,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超过1800万户,户均增收2680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增创山东农业发展新优势,加快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转变。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样建设乡村,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一个历史性课题,党的历史使命决定了,我们必须回答好这一课题,为农民谋幸福。
  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就要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行动自觉。在招远市东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164名党员照片组成的笑脸墙格外引人注目。东良村党支部书记刘世武说:“这些党员每人联系8到10户村民,大家有什么想法随时可以反映,即使再小的事,也马虎不得。”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乎全局、关乎根本、关乎长远的鸿篇巨制,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是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的重大责任、重大使命和重大机遇。山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着眼现代化强省建设大局,立足农业农村实际,以务实管用的真招、实招、硬招,强优势、补短板、抓创新、树样板,让总书记“三农”思想在齐鲁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全国乡村振兴作出山东贡献、打造“齐鲁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