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山东新闻

“咱农民也要评职称”

——乡村振兴看文登系列报道(人才篇)

2018-06-04 作者: 彭辉 来源: 大众日报
  ◆乡村振兴进行时
  □陈宏青 报道   △技术人员正在对高村镇高田劳务的农民进行技术指导。
  视频等精彩内容可见新锐大众客户端地方频道及大众在县微信公众号,欢迎下载并关注。
  视频等精彩内容可见新锐大众客户端地方频道及大众在县微信公众号,欢迎下载并关注。

  □本报记者 彭 辉
  本报通讯员 张小寒
   
  这几天,威海市文登区高村镇北产村的徐虎坐着班车到市区上起了班,“现在咱有了‘绿化熟练工’的岗位评级,活儿都找上门。这不,镇上服务中心组织俺们到城里搞绿化,有班车接送,一天工资100元。俺去年一年工资挣了两万六。”徐虎自豪地告诉记者。
  徐虎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变成带着职级上班的职业农民,变化得益于去年4月份高村镇搭建的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
  “这个平台要解决的是农民向哪转、怎么转,地谁来种、怎么种,农村集体经济怎么发展、怎么增收的根本性问题。”高村镇党委书记姜宗浩说。
  土地的流转集中是搭建平台的基础。高村镇首批确定10个试点村,把农民各家的土地流转给村集体,每个村调整出一块不低于100亩成片连方的地块,对外进行农业招商;没有招商成功的地块,则把土地交由农机合作社统一耕种,确保农民的土地租金收入。镇政府牵头成立一个农业大数据信息平台,集成包括土地流转入股、土地托管、劳动力转移、农机服务等十多项服务内容的服务体系,为农户或新型经营主体提供信息查询、供求对接等服务。
  与平台相配套,镇上成立了一个农业龙头企业——高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具体负责农业生产的组织实施。土地流转出去的农民需要新的劳动岗位,来投资落户的农业企业需要大批劳动力。为此,高田公司成立了劳务服务机构,把各村有就业意向的农民集中起来,统一培训、统一安排工作,为落户企业和有需求的集体和个人客户提供农业生产服务,目前全镇已有800多名流转出土地的农民加入了劳务服务队。
  去年,徐虎将家里10亩土地全部流转给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与村里其他100多亩流转土地一同纳入中心平台,对外进行土地规模化招商,如今已经引入了黑小麦项目。根据流转土地一类等级,农民一亩地一年能收400元租金,土地招商后的增值部分除了30%给村集体,农户还可以拿到70%的分红。
  土地流转出去了,综合服务平台着力解决职业农民培育、劳务供需对接的问题。在高村镇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办公室,记者看到了以30多个村劳务合作社为单位的劳务情况统计表,上面清晰地登记着有意愿务工农民的基本信息,并按照建筑服务型、技术服务型、社会服务型等5大类20个小类进行了能力标注。中心负责人于芬说,年底前,他们还将根据用工单位这一年来的反馈,对在册人员作新一轮职级评定,按照一般工、熟练工、能手三个等级进行劳务定价,再进一步补充完善农业职业经理人和驻村农技人员信息,引进农业科研院所、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的高级人才,形成人才库。
  综合服务中心运作短短一年来,已有田园综合体、黄菠萝、黑小麦等10多个现代农旅项目顺利落户。今年,高村镇又把21个经济薄弱村纳入平台统筹范畴,流转规模土地面积扩大到1万亩以上。 “高村模式”已成为威海发展规模农业的范本。

■采访后记 农民培训要 面向产业、融入产业
  乡村振兴必须发挥好广大农民的主体作用。在文登,传统的农民“培训”正在向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等贯穿成长全过程的“培育”转变。
  今年,文登把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纳入“10+1”乡村振兴框架体系,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社会化服务骨干和农业产业扶贫对象为重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市场化运作等方式,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面向产业、融入产业、服务产业,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