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山东新闻

工商资本为乡村产业注入“活水”

临清:3500个高标准大棚填补20年无设施农业空白

2018-06-01 作者: 李梦 王兆锋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李梦 王兆锋  
  通讯员 程源 马朝霞 报道
  本报临清讯 王秀莲是临清市魏湾镇前营村的农民,原先在家种着几亩粮食,全家一年忙活到头赚不到2万元。如今,她作为中华海棠园的业务主管,餐饮、育苗、管理样样精通,已成为独当一面的公司干将。“在海棠园上班,不仅离家近,公司还给每月3000多元的工资。”5月24日,王秀莲高兴地说。
  王秀莲是在中华海棠园工作的众多农民之一。近年来,临清积极推动工商资本下乡,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了更多动力和活力。中华海棠园由聊城绿泽园林科技有限公司投资3500万元建成,占地1000余亩,内有花、叶、果俱佳的彩叶观赏树种180多个,海棠花150余种,规模大、品种多、品质好,集住宿、餐饮、会议、健身、娱乐于一体,年可接待游人20万人次,吸纳300人就业。
  据前营村党支部书记刘召民介绍,海棠园所处的地块,原先基本上靠人种天收,一亩地一年的收入不到1000元。如今,当地农民不仅将土地流转了出来,增加了固定的财产性收入,而且还可以到海棠园来打工赚钱。“园内的保安、售货员、服务员都是附近的村民,还时常雇用临时工,最多时每天要用到三四百人,这多出来的收入原来都是没有的。”刘召民说。
  “现在,海棠园的生态游、科普游、会议游已渐成气候,海棠除了观光食用,还有药用和保健功能,被广泛应用于医药行业,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我们将带动周边农民一起发展‘海棠经济’,让更多农民脱贫致富。”中华海棠园总经理李群述说。
  不仅在前营村,临清老赵庄镇车子周村的村民也感受到工商资本下乡带来的实惠。在村里的康千顷田园综合体,一座座规划整齐的大型蔬菜温室拔地而起,各类新鲜果蔬长势喜人。在工商资本注入前,车子周村还是一个贫困村。2016年12月,临清市康千顷商贸有限公司在村中成立,注资1000万元建成占地800亩的温室大棚蔬菜基地。300米长、36米宽的大跨度冬暖式钢结构拱棚内,种有西红柿、彩椒、黄瓜、香瓜等。技术员洪殿桂介绍说:“一二级果蔬销往京津、东北地区和俄罗斯、巴基斯坦等国。目前基地可亩产黄瓜2万公斤,每公斤黄瓜在北京超市可以卖到9元。除去人工、肥料的成本,每亩可实现收益6万元左右。”
  “我们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引导和规范工商资本下乡,搭建政企合作平台,以政府为中介促进企业与农户对接。通过深化沟通找准企业与农户的利益汇合点,让农户更多地从工商资本下乡中受益。”临清市委书记何宪卓说,“同时,抑制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的负面影响,防止可能出现的非农化、非粮化倾向,建立严格准入制度,加强监督管理。要求工商资本下乡遵循乡村建设的相关规划要求,明确经营建设方向,严格项目审核和建设用地审查。”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临清市已建成3500余个高标准钢架结构温室大棚,而且,以规模化发展为准绳,全市农业基地均在100亩以上。康千顷庄园、新华中农安全农产品追溯基地、世纪花园家庭农场等一批高标准设施农业基地和园区拔地而起,填补了临清市20余年没有设施农业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