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施“三名”工程——

新泰:集结动能转换排头兵

2018-05-25 作者: 刘培俊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刘培俊
    本报通讯员 赵 洁 张 英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脚步,着力从品牌建设、科技创新、现代化企业管理等方面,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实施品牌战略,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实力。”5月8日,泰安市雅邦工贸有限公司的“雅邦斯诺尔ABSNER及图”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谈及此事,总经理王业贞对公司的未来信心满满。这是新泰市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聚力突破企业实施“三名”工程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新泰围绕“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主题,大力实施名家、名品、名企“三名”工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企业创新驱动能力,提升企业竞争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集结了一批新旧动能转换的排头兵。全市培育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较强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的著名品牌。
培养“名家”强核心
  “参加联盟后,每年都有机会参加专家指导、理论学习、名企考察、国外游学等一系列活动,收获确实太大了。目前,我们润德生物公司已经实现了技术扎根,领军产业发展。”山东润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突破了氨糖生产关键技术,去年获得了轻工联合会的一等奖。作为工业联盟的副理事长,公司董事长卢伟表示,企业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联盟的支持和帮助。
  组建工业联盟是新泰为提升企业家素质采取的创新性举措。按照“企业家+科学家+资本家=大赢家”的理念,新泰探索成立了“政府主动、专家主导、企业主体”的工业联盟,成立了输变电、汽车装备、煤化工、光电科技等产业联盟,聘请大学教授为顾问,通过“请进来”培训、“走出去”访学、“深反思”交流等“头脑风暴”,对企业家分类实施精英化、成长化、职业化梯次培养。
  围绕打造“创新新泰”,新泰一方面弘扬企业家精神,发挥好工业联盟作用,锻造高能老板队伍,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后续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企二代”;另一方面深入实施“五个一批”产业创新计划,深化与名校名院名所名家对接合作,加快推进创新企业培育、“三百”项目突破、知识产权强市工程,推动科技成果应用转化,深化“六个一”建设,培育“东西南北”科创基地,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突出人才强市,制定实施科技人才“十条”,设立人才基金,实施智力回归工程,选聘科技副职,加强“金蓝领”和高级技师等技能型人才培育,建设人才驱动型创新城市。
培树“名品”塑灵魂
  “我们企业累计自主研发获发明专利24项,1/4的产品销往欧美、南非等27个国家和地区。”近日,记者走进山东春潮集团有限公司,只见宽敞明亮的车间里,一条条生产线正在满负荷运转。据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王培利介绍,他们是全国最早从事色母料研发与生产、销售的企业之一,拥有全国唯一的色母粒研发基地。
  新泰大力实施品牌强市战略,牢固树立“品牌就是资本”的理念,深入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专项行动,按照“规划一批、培育一批、创建一批”的要求,把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品牌建设的关键着力点,实行“政府+高校+企业”一体化策略,推进工业品牌建设,系统打造产品品牌、企业品牌、行业品牌和区域品牌,整体提升品牌美誉度品牌价值力。特种电缆、超高压电缆、精密齿轮、重卡车桥、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等22个产品,市场占有率高居全国同行业首位;目前累计培育中国名牌产品1个、中国驰名商标10件、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25件、山东省著名商标28件、山东省名牌产品32个。
培育“名企”壮筋骨
  “作为国家批复的唯一再制造产业及技术研究平台,我们计划今年6月份前完成国家发改委验收,进行再制造技术的研究及产业化推广,届时将有效提升新泰市科技研发水平和科研平台层次。”近日,记者在山能机械产品再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产业化基地内看到,车间内火焰喷涂、激光切割和激光清洗等设备已安装完成,进入最后的调试生产。
  据基地主任曹成铭介绍,该项目是以科研优势突出的军事院校和产业化推广实力雄厚的国有企业为依托,构建具有高端水平的机械产品再制造科研创新基地、产业化成果转化基地和高端人才培育基地三位一体的再制造产业新格局,是“政、产、学、研、用”的创新体系,将助推机械产品再制造产业创新发展,是推动新泰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引擎。
  山能是新泰市实施名企战略的一个缩影。按照“区域拉动力强、行业竞争力强、财税贡献力强”的“三强”标准,新泰突出“三强”企业培植,在扶持政策方面,认真落实《加快工业经济突破发展的意见》《关于大力培植“三强”企业的实施意见》等含金量高、针对性强的扶持政策,突出重点产业招商引资,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行“行业抓龙头、分级抓骨干”的梯次发展模式,实施机器换人、“互联网+”和企业上市梯度培育工程,优先扶持10家“三强”企业、40家“三强”后备企业、50家“三强”潜力企业,着力提供全方位、个性化扶持措施。在要素保障方面,着力破除企业壮大过程中遇到的资金、土地、人才等制约问题,进一步打通金融“血脉”;创新“基金+项目”“基金+基地”融资机制,在现有黑石、天地共富、中关村协同创新等基金基础上,积极推进“三强”企业专项基金设立,逐步设立汽车、石墨烯、循环经济、智能制造等产业引导基金;强化园区化聚集,不断增强园区承载力和项目聚集力;在产业链条方面,倒逼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压力,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转型方向,大力培植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战略新兴产业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力争三年内建成汽车装备、输变电、光电科技等七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打造特色优势产业聚集带、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