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之上的“四点半精神”

——记山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沂山转播台

2018-05-1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 报 记 者 谭佃贵
    本报通讯员 谭立国

  坐落于海拔1032米东镇沂山之巅的山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沂山转播台,40多年如一日,每天凌晨四点半,准时为十几万用户转播广播电视节目。他们不畏严寒、吃苦耐劳、恪守职责,连续20年被评为全省优秀转播台。这种沂山坚强的职业担当,被称为“四点半精神”。
  沂山转播台25名职工担负着连接蒙山站和浮烟山站数字微波传输任务,广播电视信号覆盖半径100公里,影响着山东半岛十几万用户的收听收视。转播台需要24小时有人值守。由于海拔较高,冬天气温最低达到零下20多度,山间积雪经常没膝,汽车无法上山,物资设备全靠人背。工作人员就用蛇皮袋子裹住双脚到大腿,背着物资爬山。累了,就双膝跪在雪里休息。无法辨识道路位置时,他们就在腰里系上安全绳,每走10米做1个标记,以免走失。遇上大雪封路,雪天室外作业,雪花落在头发上,化成水,再结成冰,头发跟麻花一样。他们经常凌晨两点上山,上山一待就是一星期,确保四点半准时播报。
  现在条件改善了,但“四点半精神”并没有丢弃。去年9月,党的十九大召开在即,为确保安全播出,转播台决定利用星期二法定检修日的时间,到38米高的塔位上更换一条老化的数字微波传输馈线,需要5个人同时工作才能完成任务。已过秋分,山顶突降小雨,冻得直打哆嗦,保机组长孟震着凉后发高烧,缺了他怎么办?“我没事!一起上,完成任务要紧。”孟震顶着七级山风,在冷雨里坚持工作,直到圆满完成任务。
  2013年,他们成立了志愿者服务组织,利用休息时间,走遍了临朐县70个乡村大集,了解到临朐大力发展林果经济,很多果农常年吃住在山上,无法收看电视等情况。他们主动出击,上山安装数字电视接收设备,为收听收视不方便的群众上门服务。“以前山上没电视信号,无法收看节目。现在我在山上住了5年,天天看农业节目,了解新政策,我的30亩樱桃和蜜桃,去年收入20多万元,许多科学管理技术就是从电视上学到的。”临朐县蒋峪镇李子行村村民刘志兴激动地说。
  沂山脚下有个只有130户的贫困村南石垃村,村里89岁的低保户王老汉夫妇和50岁的儿子王孝颜一直居住在三间土坯房里。王孝颜左眼残疾,孤身一人,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是村里的老大难。2015年,临朐县开展千名干部“进千村、入万户、察民情、解民忧”活动,转播台卢翠山成了王孝颜的帮扶负责人。卢翠山主动为王孝颜联系工程公司做劳务,让王孝颜有了经济来源。去年,王孝颜一家不仅脱了贫,还盖起了五间新砖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