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专版

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史伟云

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生物工程角膜

2018-05-1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患者通过生物角膜复明
  □李振 许锐 王凯
  
  史伟云,现任山东省眼科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山东省眼科医院院长,从事眼科事业37年来,始终工作在眼科临床和基础研究的第一线,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娴熟的眼科显微手术技巧,尤其在复杂性角膜移植手术方面具有较高的造诣,年手术量超过1500台,接诊的患者来自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累计完成各类角膜移植术10000余例,是国内少有独立完成如此数量角膜移植的著名眼科专家。
  针对我国角膜供体严重匮乏和角膜病诊疗技术落后两大难题,史伟云带领他的团队创造性地完成全球首个生物工程角膜研究,用动物角膜基质经过脱细胞和去抗原处理,来替代人角膜基质。生物工程角膜保留了天然角膜基质胶原蛋白结构及透明性,生物相容性好,安全性高,能与周围组织快速整合,移植角膜透明,患者视力快速恢复。
  这一研究成果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应用于临床后极大地突破了角膜移植手术角膜供体奇缺的困境,为全国数以百万计的角膜病患者带来福音,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国际同行中也获得极高赞誉。史伟云先后受邀在哈佛大学、麻省总院Ether Dome、牛津大学等世界顶尖大学就生物工程角膜的研发与应用进行演讲。他的演讲将各国专家的视角引向了蓬勃发展的中国眼科事业,标志着我国科学家眼科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已经站到了世界前沿。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中国中央电视台多次就生物工程角膜的研发与应用进行专访。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记者多年从事医疗新闻采访,在拍摄史伟云为患者手术时也大为赞叹:“就像在欣赏一场精彩的演出。”
  创新医学技术和治疗方法,让濒临失明的患者重见光明,这在史伟云的眼科诊疗中屡见不鲜。创新应用小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边缘性角膜穿孔,用1个供体材料为5—6位患者治疗边缘性角膜穿孔,极大程度地解决了角膜供体匮乏对患者的影响;创新应用结膜瓣治疗各类难治性角膜溃疡,并在全国推广,挽救了很多角膜病盲人;创新应用逐渐压迫加压的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晚期圆锥角膜,获得了与穿透性角膜移植一样的光学效果,大大提高患者远期手术成功率;创造应用多层羊膜移植联合抗病毒药物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基质坏死型HSK,解决了这个长期困扰眼科临床的一大棘手难题,收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研究成果作为国际著名眼科杂志封面文章发表。
  作为中华医学会角膜病学组组长,史伟云以推广传授角膜移植技术为己任,主持成立首个国际角膜移植手术培训基地,截至目前,已培训200余名国内高级医生与10位国际医生。他倡导启动了“白内障复明工程”项目,为贫困患者免费实施白内障摘除手术。与山东省红十字会联合开展“光明救助活动”,3年来为500余名患者进行白内障复明手术,累计减免治疗费300余万元。
  史伟云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我省眼科界仅有的两项国家级奖励),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其他省部级科研奖项多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他用一把小小的柳叶刀为患者奉献自己的才华,为我国眼科事业的发展贡献着力量,也谱写着人类的光明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