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专版

大奖背后是担当

山东省科学院:加大高质量科技供给 全力助推新旧动能转换

2018-05-1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王亚楠 于萍 于萌
  
  5月17日,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山东大厦隆重举行,山东省科学院又有两位科研工作者走上颁奖台,从省领导手中接过2017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证书。据悉,今年全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共颁19项,山东省科学院就独中两元,此外,还获得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从2014年起,尽管山东大幅压减奖励数量,山东省科学院却成为这个山东科技最高奖台的常客,连年捧得大奖:2016年度,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2015年度,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省专利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2014年度,山东省科学院研究员王军成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
  大奖背后,是担当。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口,创新前所未有地站到了时代舞台的最中央。这是创新变革的时代,这是奋斗争先的时代。去年8月11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会议,决定山东省科学院和齐鲁工业大学实施科教融合,组建新的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科教融合,旨在互为支撑、能力加成,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党委书记王英龙说,这为山东省科学院进一步强化创新优势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山东省科学院积极面向我省“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产业发展急需的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战略产品需求,聚焦我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大重点领域,强化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及公益性研究,强化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活力,以全院创新能力的不断跃升,助推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经济转型升级。
以奖励行
用成果转化写活创新故事

  “我们有个小展厅,我先给你演示一下我们做的物联网医疗现在的应用情况吧!”山东省科学院计算中心年轻有为的舒明雷博士快人快语。“你看,这是利用我们研发的生物修复技术修复前后的土壤数据,还有照片”,山东省科学院生态所副所长、研究员王家宁发出邀请:“约个时间到东营来实地看看我们修复的油田污染土壤吧。”
  初夏,温熏风里,绿意勃发。在山东省科学院东区的研发大楼上,笔者和今年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的两个团队进行交流。一个是当下最热的互联网医疗,一个是全球石油开采面临的共同难题,两个团队的负责人不约而同地先向笔者展示应用的情况,从应用切入对项目创新的探讨。
  与山东省科学院交往多年,即使是基础研究、抑或是晦涩的前沿探索,当笔者问到“这样的研究有什么用”时,从来没有一个科研人员因此而鄙薄、回避。这是其区别于一些科研单位的一个显著特点:接地气,干实事,处科研前沿,亦深植经济社会发展的厚土。
  科研是硬功夫,做不出来东西“不能活”。论文和论文是不一样的,奖和奖也不一样。王英龙是搞科研出身,他认为,要倡导有科技的产出,怎么评判?一是对科技进步的贡献和启发,一是产业的效益。获奖从来不是句号,更值得看重的是奖的背后,成果有否落地,尤其作为获得省科技进步奖的成果,更应该以奖励行,自觉担当起用创新成果解决产业亟需、推动产业变革的重任。
  真正的转化,就要敢于用钱说话,用效益证明。去年,该院软件服务的科研人员离岗创业,通过所里技术许可、核心人员持股,不到一年时间服务额就达到3500万元、净利润1000万元。“刚看到时吃了一惊,但和团队座谈后,我激励他们好好干争取上创业板。”王英龙说,要舍得放手,才能锻炼成长,真正释放活力,毫无疑问,这是方向。
  随着国家、省科技体制改革的推进,山东省科学院主动研究、积极落实,充分释放政策、机制红利,鼓励科研人员干事创业。成果转化收益70%归团队——去年,全院兼职创业、离岗创业的科研人员多达30余个,在全省高校、科研院所中居前列,今年,还有不少创业项目正在筹备。
  创新无止境。王英龙很自信:“我们的成果还会井喷。”因为全院的创新框架已经搭起,基本观念已经扭转。山东省科学院素以应用研究见长。而成果转化应用,真正落地生根,正是应用研究得以完善、上水平的关键,同时,亦是催生新科研课题的沃土。创新已然无届,某种意义上,中国丰富复杂的应用场景和空间,也正给科研人员提供了锻打能力、超越国际同行的机会和可能,直面现实挑战,奋勇争先,才是我们这个时代科研工作者应有的姿态。
主动谋划担当
全力助推动能转换

  性能比现在全球最快超级计算机高出8倍以上的神威E级计算机原型机正在联合研制;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计算机在线取证系统”和国内先进的“大数据情报分析平台”,打破长期进口依赖,在全国30个省区市政法部门列装应用;建成国际首个全光纤煤矿安全综合监测系统,技术及应用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研制的加成型苯基硅树脂、防潮绝缘批覆硅树脂入选“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成果展”;研发的镁合金轻量化车身骨架样品获得2017国际镁业协会授予的“卓越变成镁合金产品大奖”;研制出满足甚低频低噪声水下目标探测要求的专用水下平台,填补了我国在甚低频噪声探测警戒方面的技术空白……
  科研工作怎样服务十强产业?通过近年来承担的百余项国家级、省级重大科技创新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等,山东省科学院提前布局、刻苦攻关,已先后突破一大批共性关键技术,并专门设立1.5亿元的成果转化基金,成立省管国有一级企业——山东山科控股集团,累计设立13支合计规模5700万元/年的院地联合基金等,全力推动成果尽快注入产业。
  主动谋划,担当作为,这正是山东省科学院作为全省重要创新力量的一贯作风。今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山东召开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在全国引发关注。这是山东作为沿海经济大省向新时代奋进的自觉。新旧动能转换,创新先行。山东省科学院和齐鲁工业大学迅速行动起来,3月21日,出台《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关于服务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意见》(下简称《意见》),结合自身实际,主动服从服务我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
  据介绍,在省里编写实施意见和规划时,山东省科学院就组织专人进行跟踪研究,对自身科研优势和创新布局进行梳理。王英龙说:“山东省科学院一直以来的发展定位决定了,我们做的事大部分就是在这个框架里,很贴切,按照产业链重新梳理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转化力度,强调‘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强调更加聚焦和对接,切实加强有效科技供给。”
  这个《意见》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五大举措:建设高端科技创新平台,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急需的科技支撑;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与重大项目推广,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大力推进双一流学科建设,打造新旧动能转换新引擎;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培养服务新旧动能转换的高素质人才;依托“科技智库”建设,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高质量决策咨询服务。而在每一个举措之下,就是按照十强产业梳理出的一条一条的实事:建设什么,达到什么水平,起到什么作用,条理清晰。
  《意见》非常有山东省科学院和齐鲁工业大学的特色:有的产业下破解的题目多些,有的产业下破解的题目少些,不求面面俱到、样样平衡,而是坚持实事求是,从自身的创新布局和科研实力出发。譬如在有优势的科研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上,就进行了更多的布局,9个平台建设、7项关键技术攻关推广,而在现代农业上,就只立足自身优势提出1个平台建设、2项技术攻关推广。
  目前,该院多项成果吸引了产业关注、合作。医养健康、工业云、高分子新材料等领域的成果,已经与鲁商集团、鲁信投资、山东华凌电缆、省发改委投资基金等展开合作。而该院激光所的丰厚成果,竟吸引到一投资机构专门为其建立基金,梳理出20余项成果,其中若干项已经达成投资意向。今年起,山东省科学院还将开启专业的大型成果推介对接活动。
育人才促项目
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

  创新的关键是人才。有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就不愁没有成果产出。在全球创新竞技的舞台上,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要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
  大力开展国际合作,广聚国外智力资源,是山东省科学院人才工作的一个显著特色。近5年来,该院共承担国家、地方引智项目93项,获得国家外专局授予的“引进智力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引进的外国专家中4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4人入选按照高端外国专家项目支持的“外专千人计划”专家名单,3个外国专家团队入选山东省外专双百计划。先后有3人获得国家友谊奖,16人获得“齐鲁友谊奖”,2人获得“山东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2人获得山东省荣誉公民称号,4人当选山东省人民友好使者。目前,每年来山东省科学院交流、访问的外国专家150人左右,长期在该院工作的外国专家20多人。
  引人,是为了提升能力,干事创业。山东省科学院坚持紧扣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区域发展战略,瞄准共性关键技术需求,持之以恒引进关键领域专家。开创了光纤传感器、海洋声学、新药筛选技术、智能农机和新材料等10多个新的研究领域和方向,依托外国专家资源,搭建了海洋仪器装备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6个国家级国际研发平台,建设了中乌水声实验室等24个国际联合实验室,其中“中澳特色生物资源产业技术创新联合实验室”和“中白高分子材料化工技术联合实验室”2017年由省政府主要领导见证签约及揭牌。
  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核心是看方向是否契合,成果能否转化,事业能否成就。山东省科学院坚持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以团队建设为支撑,积极消化吸收再创新,力促成果转化、技术落地。近年来,通过引智工作,获得创新性技术成果30多项,转化技术成果20余项,孵化高新技术企业10余家。
  引进人才如此,培养人才亦如此。尤其大家都在争夺的创新领军人才、高端人才,其实更考校环境、机制等“软实力”。
  人才需要关心,需要认可。“王书记,我能给你汇报汇报吗?”“当然!”王英龙坚持一有时间就和学术带头人谈话交流,一次去谈话的路上,刚巧遇到一位青年科技带头人,这样的答复,以及接下来针对项目进度、需要解决的问题的专业严肃的讨论,让小伙子既感动又服气。
  要让年轻人动起来,待遇可以放开,门槛要更高。为鼓励科研人员创新担当,不负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使命,院杰青计划、中青年带头人计划等一系列荣誉制度开始实行,今年,还将力推职称改革,进一步释放创新活力。
  青年科技人才的会聚,正在筑就山东省科学院创新发展的未来。1986年出生的青年千人计划专家孔彪,正在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组建先端材料基因组领域的专家工作室。不到一年,他就组建起30多人的团队,最近还引进一名全职泰山学者特聘专家,一名科研人员还申报了今年的青年泰山学者特聘专家。而担当新成立的山东省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一职的,也是80后,现在团队正在全球多个城市开展招聘,仅新加坡一站就已报名70多人。
  ①山东省科学院与乌克兰国家科学院签订科技合作协议
②山东省科学院举办2017齐鲁国际计算医学暨医疗大数据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