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国际国内

网约车,来的却不是平台显示车牌

“马甲车”越来越多 只因造假门槛太低

2018-05-1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网上约车,约来的却不是平台APP显示的车型和车牌。
  当前网约车市场,司机、车辆甚至某些网约车平台没有运营资质的乱象频现,严重影响乘客安全和合法权益。各级主管部门连声“严管”,没资质的网约车为何屡禁不绝?记者展开了调查。
  “黄牛”称300元解决资质
  9535和54万,前者是上海市交通委日前公布的上海已获得网约车从业资格的人数,后者是《2017年上海市综合交通运行年报》中显示的网约车日均客运乘次。这两个数据意味着,上海所有拥有资质的网约车从业者每天24小时不吃不喝不睡,每25分钟要接一单。
  “我打的网约车,感觉至少三四成是‘马甲车’。”上海市民邓女士说。“马甲车”是指实际车牌号与平台上显示的车牌号不同的网约车,在要求网约车必须拥有本地车牌的上海等地,“马甲车”在网约车市场占有率很大。
  记者调查发现,“马甲车”的造假门槛很低。4月底,记者通过某电商平台添加某“黄牛”的微信,他表示,只需花费300元,他就可以解决因为驾驶员驾龄不够、车辆超龄或外地车牌导致车辆和驾驶员不能通过网约车平台资质审核的问题。
网约车平台违法成本也很低
  上海市交通主管部门表示,滴滴出行近年来时常出现“马甲车”等违法情形,因此在平台清理违规车辆和人员未达到要求之前,暂不批准平台运营资质的申请。滴滴出行回应称,一直在申请上海市网约车经营许可证,努力清理违规车辆和司机。
  中国道路运输协会会长王丽梅表示,网约车、司机、平台三方是分开的,司机可以以个人名义向交通主管部门申请取得许可证。但是,即使是合格的司机和车辆,在没有资质的网约车平台上接单,依然属于违法运营。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交通执法部门主要通过日常执法或市民举报查处没资质的网约车车辆和驾驶员,效率较低。此外,没有资质的网约车从业人员和平台的违法成本过低也是其屡禁不绝的原因。
  4月,上海市交通执法部门因查处多起平台上发生的违法经营行为,对滴滴出行和美团打车各罚款10万元。“10万罚款对资本雄厚的网约车平台企业来说不是事。”上海市城市交通运输管理处副处长马斐说,针对屡教不改、多次违规的平台企业,希望从国家层面形成综合监管的机制,而且要有一定震慑作用。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认为,对于网约车违法、违规经营行为,需要线上、线下采取综合处置手段,不能简单罚款了之甚至以罚代管,否则就成了一种处罚与违法所得的概率博弈。
如何实现线上监管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城市交通管理处处长孟秋表示,截至目前,已有25个省份、206个城市出台网约车实施细则。目前70余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在部分城市获得经营许可。截至今年2月底,各地共发放网约车车辆运输证14万多本,网约车驾驶员证23万多本。总的来看,深化出租汽车行业改革进展顺利。但仍存在非法经营、不公平竞争、乘客合法权益和安全受到侵害等诸多问题。
  “不能发完许可证就完事,”暨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刘文静说,线上监管才是规范网约车经营秩序的关键。
  为加强对出租汽车行业市场主体的信用监管,建立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制度,完善失信惩戒的联动机制,促进出租汽车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交通运输部近日发布关于加强和规范出租汽车行业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工作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李燕霞表示,目前推行的三种监管方式有违法事实公布、行政“黑名单”和失信联合惩戒。应当尽快建立健全网约车经营服务诚信监管机制,对网约车平台公司、驾驶员建立诚信记录,通过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实施联合惩戒,做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据新华社上海5月1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