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构建物流发展大格局

多式联运打通“海陆空”,智慧物流再升级

2018-05-17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5月8日,在中铁渤海铁路轮渡港区,一列列满载货物的列车经过铁路栈桥,缓缓驶入轮渡火车舱。该轮渡主要服务于烟台至大连的货运列车及旅客、汽车运输,是中国第1条、世界第35条海上运输距离超过百公里的铁路轮渡航线。
  □记 者 董 卿 杨秀萍
   通讯员 梁志军 报道
  本报烟台讯 依海而生,随海启航。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骨干城市,烟台市致力打造对接东北亚、辐射中西部、服务环渤海的海陆空联运中心和物流中心,依托海洋加快转型升级,构建起海陆空联运的大物流发展格局。
  记者从烟台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了解到,经过近年来的发展,烟台物流发展已经积累一定的“家底”:全市从事运输仓储、配货等物流业务的企业3000余家,其中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物流企业达到227家,过亿元企业39家。2017年,全市社会货物物流总额21686.7亿元,占全省的比重为10.7%;全市物流相关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61.8亿元,占全省11.5%,居全省第2位。
  5月8日,在中铁渤海铁路轮渡港区,一列列满载货物的列车经过铁路栈桥,缓缓驶入轮渡火车舱。“轮船载着火车跑”成为当地的一道独特风景。
  渡船全长182.6米,宽24.8米,服务航速18节,总吨位25040吨。1、2号渡船可装载50辆重载铁路货车、50辆55吨重滚装汽车、25辆小汽车和580名旅客;3号渡船可装载62辆55吨重滚装汽车、14辆小汽车和716名旅客。
  据介绍,该轮渡主要服务于烟台至大连的货运列车及旅客、汽车运输,每天6—8航次,是中国第1条、世界第35条海上运输距离超过百公里的铁路轮渡航线,是跨越我国东北、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四大经济区的东部陆海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公路网贯通东北与华东地区的陆海枢纽。
  中铁渤海铁路轮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锡刚介绍,为了让火车在航行中保持稳定,整个火车甲板设置有5条轨道,根据船型,两侧轨道靠外都是144米,中间3条轨道靠内都是160米。火车上船后,铁轨末端有挡板,可保证火车不前后运动,而每节车更是有4个牵引4个固定共8个控制点,确保火车被“钉死”在铁轨上。
  坐落于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境内的烟台国际综合物流园区,是烟台市按照建设“国家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的要求,综合考虑物流需求、产业聚集区、货运枢纽等影响因素,规划打造的5大物流园区之一。园区与烟台港西港区、烟台国际机场相邻,德龙烟铁路在园区设立货运站和货运编组站,206国道、疏港高速、绕城高速、荣乌高速、沈海高速零距离交叉环绕,临近正在规划的烟大海底隧道,构筑起“海、陆、空、铁、跨海通道”五位一体、四通八达的物流网。
  自2011年正式启动以来,烟台国际综合物流园区依托区位、交通优势,以建设烟台市现代物流中心为目标,根据“统一规划、分期开发、滚动发展”的发展思路,全力打造烟台市乃至山东半岛蓝区的临港仓储物流基地、加工配送基地、集散货转运基地、保税物流基地及信息、金融、技术服务基地。
  为进一步发展临港物流业,烟台市重点规划建设核心港区烟台港西港区。“发挥龙头作用,建设世界上最深的码头,接卸世界上最大的船舶”,是西港区在规划之初就被赋予的厚望。西港区重点发展矿石、煤炭、原油、液化天然气等大宗物资专业化运输和液体化工品、化肥等货物运输,结合需要发展集装箱运输,积极拓展临港产业和现代物流服务功能,致力于打造原油成品油、液化天然气中转分拨基地,向腹地钢铁企业及周边港口提供服务的矿石分拨基地。
  港航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是烟台港航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5年间,烟台市先后投入港口建设资金115亿元,建成投产生产性泊位44个。西港区、芝罘湾港区、龙口港区、莱州港区、蓬莱港区航道通过能力分别达到30万吨级、20万吨级、10万吨级、5万吨级、5万吨级。
  今年一季度,烟台市港口生产实现“开门红”,完成货物吞吐量1.015亿吨,首次实现一季度突破亿吨大关,同比增长8.08%;集装箱吞吐量74.33万标箱,同比增长10.66%;外贸吞吐量3361.64万吨,同比增长32.37%。未来,烟台还将大力发展临港物流业,打造对接东北亚、辐射中西部、服务环渤海的物流中心。
  根据《烟台市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6-2025年)》,围绕建立标准化、信息化、网络化、集约化、智慧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烟台市将于2025年,基本打通城乡配送、多式联运和国际港航的物流通道,实现以供应链、价值链为核心的物流产业集聚引领发展,形成一批竞争力强、品牌知名度高的物流企业集群。届时,全市社会物流总额将达到4.1万亿元,烟台港口货物吞吐量将达到4.7亿吨。作为国内领先的现代化物流强市,物流业发展将成为烟台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助推器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