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思想纵横

山东如何培育自己的“独角兽”

2018-05-16 作者: 陈晓强 来源: 大众日报
  □陈晓强

  近日,科技部公布了2017中国独角兽企业排行榜,作为经济大省的山东,无一企业入围。“独角兽”是指成立10年以内、估值超过10亿美元、获得过私募投资且尚未上市的企业。如果企业估值超过100亿美元,则被称为超级“独角兽”。全国164家独角兽企业分布在12个省市区,主要集聚地是北京(70)和上海(36),其次是广东(19)、浙江(18)和江苏(7),湖北、香港、天津、福建、辽宁、四川、贵州也有数量不等的独角兽企业。
  独角兽企业是创新全球化时代的产物,这种爆发式增长的企业,正在以全新的商业模式改变着传统产业,孕育出发展新动能。独角兽企业出现的地方,往往是创新创业活跃、经济蓬勃发展的区域。独角兽企业已经成为新经济的典型代表、衡量区域创新能力的指标和带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力引擎。如何培育一批独角兽企业,使之成为引领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力量,是当前我省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结合山东实际,需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加快新旧发展思维的转换
  独角兽企业大多是新思维、新模式的产物。滴滴出行正是依靠共享经济思维和模式,在短短6年的时间里迅速成长为估值560亿美元的“超级独角兽”。而这恰恰是山东企业目前所欠缺的。其实,对我省而言,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需要来一场“头脑风暴”和观念革命,改革保守陈旧的思想观念,这较之产业结构、宏观政策、激励机制方面的变革,更为隐性却更为关键。作为政府,首先应该摒弃“拼资源、拼投入”的发展思维。近十年来,山东仍然沿袭了上世纪90年代“大投入、大发展”的思路,有些地方甚至把发展经济简化为“抓投入、上项目”。这种对投资的过度依赖抑制了创新,导致了“两个70%”的畸形产业结构。而南方先进省份敏锐地捕捉到了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机遇,及时创新了发展思维,变换了发展车道。广东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际提出了“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双转移战略(腾笼换鸟),浙江实施了以电商换市场战略并把发展信息经济作为“一号工程”,昨天的一小步成为今天的一大步。山东也应树立敢为人先的发展理念,打破思维定势,以创新思维引领新旧动能转换。作为企业,不能“只会低头拉车,不会抬头看路”,而应学习借鉴南方新锐企业所提倡的“新思维、新模式”,把注意力从资金、土地、优惠政策上转移到知识、信息和数据上,用新思维、新模式为自己赋能。
  着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独角兽企业是典型的创新型企业,需要出生地具有深厚的创新资源禀赋。根据科技部去年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监测报告》,山东科技创新指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处于第二梯队。2016年山东高新技术企业只有4692家,仅占全国的4.5%,而广东、江苏、浙江占比分别达到了19.1%、12.6%和7.4%。这不但意味着我省科技研发能力弱,而且意味着独角兽种子企业数量不足。培育独角兽企业,必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省份。一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开展科技资源开放共享、股权激励、创新人才跨区域流动等先行先试,推动科研项目绩效评价从重过程向重结果转变,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二是着力提升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能力。正确把握未来独角兽企业的发展方向,下大气力搞好网络空间、先进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颠覆性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并切实抓好科技成果的转化。三是搞好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独角兽企业的市场估值在一定程度上是人才的资本化,需要大量高科技人才的集聚。而山东高端人才相对匮乏,在山东工作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仅10人,排在全国第14;中国工程院院士15人(不含资深院士),排在全国第10。我省应研究推出更加有效的创新人才政策,加大力度培养和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相融合
  我国独角兽企业大多诞生于数字经济领域,占比超过了80%。相当一部分独角兽企业的创始人,都有在BAT(百度、阿里、腾讯)的就职经验。数字经济是我省的一大短板,明显落后于广东、浙江、江苏等省,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位居全国第8,并且缺少知名的互联网平台企业。这是尚未培育出独角兽企业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是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山东是制造业大省,发展工业互联网是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独角兽企业的战略选择。我省应该尽快搞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谋篇布局,让传统工业企业植入互联网基因、站上“互联网+制造”的风口。二是培育好互联网平台。互联网平台是数字经济时代协调和配置资源的基本单元,是价值创造和价值汇聚的核心,在培育独角兽企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阿里、腾讯、百度分别投资孵化了29家、26家和8家“独角兽”。我们应一方面加强与BAT等互联网平台的战略合作,积极争取腾讯来我省设立众创空间;另一方面依托海尔、潍柴、浪潮等企业培育山东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使之成为孵化“独角兽”的重要载体。三是利用好数据这一关键要素。每一次经济形态的重大变革,必然催生也必须依赖新的生产要素,如同农业经济时代的土地和劳动力、工业经济时代的技术和资本一样,数据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新的生产要素,而且是最为关键的生产要素。利用这一生产要素进行经营管理,已成为新常态下许多企业的竞争利器。政府应该引导企业利用不可或缺的数据资源重塑未来发展的模式,推动价值创造发生新的飞跃。
  努力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
  独角兽企业之所以集聚在京沪粤浙等地,离不开当地开放包容、崇尚冒险的创新文化环境和快速高效的政策环境。广东的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互联网普及率对应的是信息通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以及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渗透度,折射出的则是一个区域的开放程度和创新创业热情。广东的“互联网+”行动计划于2015年9月正式印发实施,仅比国家政策出台的时间延迟了两个多月,这种对国家政策的反应速度在全国首屈一指。浙江于2016年率先提出了“最多跑一次”改革,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基本实现,而且这种提法还被写入了今年国务院的《政府工作报告》。相比之下,山东官本位思想严重,创新创业文化相对传统保守,对新生事物的接受和对中央政策的响应较为缓慢,导致独角兽企业出生的整体环境还不够理想。打造适合独角兽企业成长的营商环境,必须摒弃官本位思想,树立以民为本、以民为贵、以民为尊的“民本位”理念;必须否定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弘扬开放包容、崇尚冒险、宽容失败的创新精神;必须加快“放管服”改革,建设审慎监管、运行高效、法治规范的服务型政府。
  制定具体有效的配套措施
  一方面,建设好独角兽企业的孕育基地。国内外经验表明,独角兽企业具有区域集中特征,集聚和共享知识、经验、资源、资金等高端创新要素。一流高新区是独角兽企业的摇篮,我国125家独角兽企业诞生于高新区,占比高达76.2%。北京70家独角兽企业全部集中在中关村,上海张江高新区和深圳高新区分别聚集了25家和10家独角兽企业。我省应引导济南、青岛等地的高新区对标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高新区,集聚各类创新创业资源,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创造适合独角兽企业孕育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制定个性化催生方案。独角兽企业颠覆的不仅有传统的商业模式,还有传统企业的成长路径,它呈现的是非线性快速成长模式。传统的、大众化的企业培植模式不适合“独角兽”。应深入研究独角兽企业的成长规律,围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从众多高成长性企业中遴选一批独角兽种子企业,搞好跟踪服务和深入挖掘,并根据“创业—瞪羚—独角兽”等企业不同阶段面临的困难和实际需求,制定分层次的一企一策精准扶持政策,使其尽快成长壮大。
(作者系民进德州市委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