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寿光·财经

业余文艺队有了专业范儿

2018-04-27 作者: 单辰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单 辰
    本报通讯员 李瑞成

  “第一个小品,演员要更入戏,用剧情感染观众。”“第二个小品结尾处最后一句要语速放慢、语气加强,收场要圆满、切忌潦草。”4月11日上午11点,寿光市文化中心尼山书院内,一节关于小戏小品的创作、分析与点评课正在进行,指导老师看过演出团队的原创作品后,一一点评。
  “演员们来自全市的基层文艺队伍,大多是业余文艺爱好者。”寿光市文化馆馆长张晓青说,多年来,基层文艺团队创作了大量接地气、受观众喜爱的好作品,但一直以来都是民间创作、民间演,专业程度不高。
  “比如小品中,‘包袱’和‘包袱’的间隔、表演时肢体动作和表情的合理运用等,业余队伍都需要专业老师的指导和打磨。”张晓青说,本次文艺骨干培训班的通知面向全市发出后,各镇街的文艺演出团体报名踊跃。
  据了解,4月9日至13日,由寿光市文广新局主办、寿光市文化馆承办的寿光市基层文化干部及文艺骨干培训班正式开班。培训内容有文化站长理论学习、合唱指挥技能训练、戏剧小品创作、戏曲理论和舞蹈作品教学等。
  “接到文化站通知后,我们团第一天就报了名。”寿光市兆祥红星艺术庄户剧团团长杨洪霞说,她的剧团每年在各个镇街的公益演出多达170场,因节目老少咸宜、笑料十足而倍受欢迎。
  “以前是演给百姓看,这次演给专家看。”同样带着吕剧作品前来的田柳镇王高群艺剧团团长王文秀说,通过专家的专业点评,可以让全市的文艺爱好者创作和表演水平更加精进,作品质量更加优秀。
  “一个‘小’作品,稍作修改就能成为‘大’作品。”戏剧小品创作内容授课讲师、省戏曲名家工作室首批签约艺术家、省舞台艺术专家委员会委员高鼎铸说,他说的小和大,不是指作品时间长短和参演人数的多少,而是指立意的新旧、观众观演的共鸣度,以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程度。
  “本次共有4个作品参演,演员们对人物的拿捏力度都很好,适时推动了剧情发展,展现了良好的基本功。”高鼎铸说,寿光的业余文艺团体在日常演出中千锤百炼,造就了较高的舞台素养,对作品主旨的把握也较为有力,表演效果超出专家导师的预期,整体评分高于90分。
  “我们就是村里人写村里的事,村里人唱村里的事。”王文秀说,她的吕剧团有20名固定团员都出身农村,对村里的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创作和表演起自己的故事来也饶有心得。
  “针对专家给出的修改建议,我们的现有作品需要回去修改完善,新的作品也会在创作完毕后再请老师指导。”杨洪霞说,她一直认为,庄户剧团一样能走到专业的表演舞台上去,关键是要有更专业化的剧本创作和专业的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