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都市扫描

青岛农业大学15名“第一书记”驻村扶贫

让农业科技扎根田野

2018-04-25 作者: 肖芳 来源: 大众日报
  ◆作为青岛农业大学派驻菏泽市牡丹区沙土镇穆庄村的一名“第一书记”,丛鹏进村一年多来,再也没有了周末和寒暑假:他深入每家每户走访调研、组织党员干部外出考察、邀请学校专家现场指导、组织村民参加电商培训……
  自2012年起,按照省委部署,青岛农业大学先后选派三轮共计15名像丛鹏这样的“第一书记”,分赴枣庄市山亭区、菏泽市牡丹区开展驻村帮扶。“学校与农业、农村、农民有着天然的血脉联系和亲近情怀。”学校党委书记李宝笃说,“第一书记”驻村扶贫更能够发挥“红线”作用,将学校新成果新技术和农业生产一线的现实需求联系起来,为乡村振兴引进新资源、打造新平台、增添新动力。
  □ 本报记者 肖 芳
    本报通讯员 杨宗玲 周维维


全校总动员推动产业扶贫
  扶贫的核心是发展经济。这些来自农业院校的“第一书记”,发挥技术优势和学科优势,结合当地优势资源项目,选准角度,在高端高效产业上做文章。
  2017年3月,丛鹏、杨健、韩成刚3名“第一书记”到牡丹区开展帮扶。经过考察,3人决定:整合3个村的土地和资金,在沙土镇房庄村建一个新型、高标准现代农业生态园区。
  这一计划得到了学校各相关部门和教师的支持,他们充分利用人才、学科优势,帮助和支持“第一书记”的工作。学校相关负责人和业务部门先后10余次到当地调研,和“第一书记”以及当地政府共商扶贫攻坚大计。
  “园艺学院党委书记刘培利、杨延杰教授等专家到现场来‘把脉问诊’,帮着制订了生态园规划方案。”杨健说。由于挂念生态园二期建设问题,今年刚过完年,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王永章教授就来到园区现场指导。
  园区设计靠园艺学院,产业发展得找食品学院。丛鹏说,在学校食品学院指导下,他们定下了园区要走食品深加工产业的路子,制订了“特色食品小镇”的发展思路。很快,学校花生、红薯、玉米、食用菌等多个领域的育种、栽培专家入村,种什么、怎么种,都由农大专家说了算。
  品种解决了,下一步就是深加工。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孙京新,多次来到沙土镇,指导具体生产。就这样,一年时间里,由3名青岛农大“第一书记”举全校之力帮扶建设的生态观光园拔地而起。目前,园区一期已投入使用,共整合资金1200多万元,流转土地400余亩,带动50余户贫困户实现就业。
6年持续“造血”深度帮扶
  枣庄市山亭区徐庄镇的西七里河、武王庄、赵山头3个村,是不折不扣的“穷窝窝”。2012年到2015年,青岛农业大学先后选派肖传强等9名干部作为“第一书记”驻村帮扶。
  据统计,3年中,这些“第一书记”累计为村庄争取各类资金、物资1600余万元,实施村庄道路改造、水利设施修建、文化广场建设等民生工程66项,开展扶贫济困、捐资助学、大学生“三下乡”等惠民活动40余次,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100多项。在他们的牵线搭桥下,学校先后在枣庄建立青岛农业大学枣庄综合试验站、农村改革发展研究院等多个教研基地,建立了将人才、技术、专业等优势长期引入当地的灵活机制。
  2015年,刘安庆、马启山、李冰三位第二轮“第一书记”接过接力棒,在山亭区徐庄镇上岭村、宋庄村、米山顶村3个村进行帮扶。针对村里农作物品种少、盈利单一的情况,刘安庆邀请学校专家结合当地自然资源,开出“发展核桃产业”的药方,并由专家帮助筛选了适宜当地种植的核桃品种。目前,该村已种植优质核桃苗8000棵,育苗20000棵,核桃产业风生水起,辐射带动周边村子的村民纷纷学习。
  有人种,就得有人卖。马启山组织村民成立电商合作社,建设电商服务站。李冰为缩短核桃脱皮时间,实现提早上市,保证价格优势,联系购置核桃脱青皮设备10台,日脱青皮量可达2000斤。为了提高核桃附加值,李冰还协调村里购置了核桃包装设备,并与南岭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开展合作,拓宽销售渠道。
  两年时间里,3名第二批“第一书记”共争取帮扶项目资金750多万元,4.3万平方米,修建蓄水池2座,铺设灌溉管渠6300多米。
教育援助点燃希望火种
  在科技扶贫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这些来自教育系统的“第一书记”们也始终没忘“治贫先治愚”。
  李冰所在的山亭区米山顶村所属小学,因地域、师资待遇等问题制约,无法保证专业师资配备,教育资源匮乏。他便利用节假日和暑假为当地孩子进行英语启蒙,补习文化课,开展科普宣讲,被学生和家长们称作“青农大山村课堂”。他还联系学校大学生前往当地,开展“海洋科普夏令营”“暑期快乐课堂”等义务支教。“六一”儿童节前后,他又积极对接校团委,联合华泰公益基金组织,对70名品学兼优的小学生进行爱心捐助。
  再穷不能穷教育。去年,丛鹏争取建设资金120余万元,在驻村南新建小学一座,并争取4名大学生毕业生来当教师,提高了当地基础教育水平。韩成刚为驻村小学操场跑道、篮球场、排球场建设争取资金28万元,完善了基本运动设施,还将小学原有房屋进行装修改造,新建较高标准幼儿园一处,解决了本村孩子上幼儿园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