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综合

订单式配书规范化管书

农家书屋成百姓精神粮仓

2018-03-28 作者: 杨淑栋 马景阳 来源: 大众日报
  周村区城北路街道东塘村的农家书屋里,村民正在读书。
  □ 本报记者 杨淑栋 马景阳
   本报通讯员 王 倩 杭永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周村区全面实施了“百家书屋”建设工程,新建、提升130处农家书屋,全区179个行政村(含村改居)全部建成农家书屋,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农家书屋全覆盖。在周村,越来越多的人捧起书本,开启“全民阅读”。
选好书:
订单式配书受欢迎

  3月22日10点,记者走进南郊镇李家村农家书屋,两个年轻姑娘正在阅览室里翻阅图书。“我今年刚当上村里幼儿园的老师,来看看儿童心理学方面的书,希望对跟孩子们更好地相处有帮助。”名叫马银霞的姑娘告诉记者,书屋的书都是政府根据村民需要选的,内容、质量有保证,比在网上搜的更可靠。小马还说,自己也常带孩子们过来看书,虽然电子阅读方便但有损视力,她更鼓励孩子们回归纸质阅读。
  李家村农家书屋目前有4500多册图书,从天文地理到古典文学,从社交心理到花卉养殖,算得上藏书丰富,深受村民喜爱。“到了周末、学生寒暑假,每天有十几人在这儿看书,阅览室里人满满的。”村委主任周玉静说。 
  “农家书屋能否发挥实效,能否让农民真正受益,关键在选书。”周村区文化新闻出版局副局长赵德会介绍,在图书的选配上,他们进行了广泛的调研,站在农民的角度,立足农村实际,了解农村经济状况和农民需求,有针对性的选配图书。对于蔬菜专业村、养殖专业村,适当增加种植养殖等农业科技类书籍。城中村和城郊村则适当增加文学、保健等方面的书籍。同时,每年分批对已建成的农家书屋进行更新、补充;定期安排乡镇组织各书屋的图书、光盘进行漂流,轮流交换,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图书利用率最大化,使农家书屋常有新书借,常有新书看。
  此外,针对全区15个贫困村,今年周村区制订方案,预计投入40万元,对贫困村农家书屋实施提升改造,配备电脑、音响、独立阅览室等,着力把农家书屋打造成文化扶贫的精神阵地。
管好书:
不仅有人管还要专业管

  记者从周村区文化新闻出版局了解到,过去,农家书屋在管理上存在较大缺失,主要是没有专人管。村里一般是谁有空谁管,都忙起来就没人管。大门紧锁、书卷蒙尘几乎成了常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周村区为每个农家书屋选配了有一定文化层次、事业心、责任感的专、兼职管理员进行管理;并且统一制定了管理制度、管理员职责、图书借阅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职责更明确,书屋有人管。
  李家村的农家书屋于2005年建成,周玉静一直担任书屋管理员。2018年村两委换届选举后,周玉静当选为李家村村委会主任,事务繁忙的她,把这项工作交给了新来的刘玉玲。如今,小刘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拿钥匙打开书屋大门,她说:“不能把想看书的人锁在门外。”
  书屋有人管,更要专业管。为此,周村区文化新闻出版局定期组织农家书屋管理员进行培训,采取集中办班和现场指导等形式,讲授《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等,使其掌握了必要的图书分类、登记、保管和借阅等知识,有效提高了管理员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使得农家书屋管理更加科学,运行更加规范。
用好书:
多彩活动带动书屋活力

  青年路街道东街社区的书香苑,色彩鲜明的布置,书架上可爱的卡通布偶……处处彰显着朝气。记者看到,书屋里儿童、青少年读物更多。社区居委会主任蔡娟告诉记者,来这里借阅书的大多是孩子,所以装潢上更迎合孩子的喜好。
  蔡娟介绍,东街社区利用寒暑假举办社区日托班、七彩课堂等活动,每期约辅导1500多人次。课间,总有不少孩子到书屋看书、借书。孩子们来参加活动的同时,也带动了书屋的活力。
  据了解,周村各镇街正依托农家书屋,结合实际,开展特色文化活动:王村镇创办“松龄文化大讲堂”,采取一月一课制,面向全镇广大群众宣传讲解王村镇纵贯殷商时期至当代的历史沿革,以及逄陵古城、小米醋、聊斋、毕氏家训等传统文化知识;周村经济开发区文化站站内藏书量20000册,16个村图书阅览室藏书达10万余册,近期投资8万元建立了党史馆,定期开展读书、荐书、评书活动,邀请专家利用稷下学堂平台讲党史国史,去年,各村累计举办读书、荐书、评书活动和稷下学堂讲座10余次;永安街道各社区利用“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等时节,借助节日含义开展专题读书交流会……
  “宁可书翻烂了,也不能崭新的当摆设。”周村区文化新闻出版局局长孙德志说。周村区以活动促书屋建设,广泛开展“读书、荐书、评书”活动,通过开展“三下乡”、“建设书香周村”全民读书节、“我的书屋 我的家”演讲比赛、经典诗文诵读、“小手拉大手”爱心读书等活动,扩大书屋社会影响,营造崇尚阅读、崇尚知识的浓厚氛围,提升群众的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全区文化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