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昌乐

补短板抓亮点搞创新

昌乐:农民成为有奔头的职业

2018-03-2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 报 记 者 宋学宝 都镇强 
    本报通讯员 张 磊

  3月16日一大早,昌乐县红河镇埠南头村村民王田芝就来到自家大棚里忙活起来。与普通大棚不同,王田芝种植的韭菜利用的是无土裁培技术。看着长势喜人的韭菜,之前经过了职业农民培训的王田芝告诉记者:“无土栽培的好处可多哩。由于不受土壤与水体的污染,大幅度减少了根线虫、细菌等对作物的危害,而且解决了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对环境的污染问题。”
  王田芝与无土栽培结缘,多亏了红河镇发展凤凰岭田园综合体。凤凰岭田园综合体主体位于埠南头村,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占地2000余亩,规划建设百果园区、无土栽培科普体验区、槐花谷休闲农业示范区、生态养殖区、传统农业展示体验区、清洁能源区6个片区,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为埠南头、梁家官庄村农民增加收入2000余万元,为两村集体增加收入70万元。由于田园综合体的落户,埠南头村昔日“等雨耕种,靠天吃饭,人均收入不足万元”的景象将成为过去。
  春播时节,走进昌乐县农村,田野里正在孕育着新一年的希望,乡村振兴战略正在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昌乐县坚持农民主体作用,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提升农民获得感,经过不懈努力,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改善,2017年,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710元,同比增长8.2%,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592元。脱贫攻坚也取得重大进展,剩余的1166户189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3个省定贫困村全部达到脱贫和退出标准。
  作为一个农业大县,昌乐县今年将紧紧围绕潍坊市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七个走在前列”的目标要求,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乡风文明为保障、治理有效为基础、生活富裕为根本,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今年,昌乐县将严守精准脱贫政治线、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生态保护红线,确保“三农”工作健康发展;着力推动各类人才下乡、工商资本下乡、公共资源下乡,进一步增强农业农村活力;大力培育特色产品、新型业态、新型主体,推动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加快建设生态经济带、田园综合体、美丽和谐村,进一步优化新农村布局;深入开展打霸治痞整治、人居环境整治、陈规陋习整治,进一步改善农村社会环境;聚焦组织力提升、补短板攻坚、抓亮点创新,进一步提升“三农”工作水平。
  实施乡村振兴,根本靠人才。昌乐县红河镇争取到潍坊市农科院设立博士工作站,请来多位农科专家常年蹲点进行农技推广、农事指导,在群众家门口办起“农业大学”,并指导建成宅科现代蔬菜和大湖田果树两个孵化基地。这一模式,既招来了人才,带来了新技术、新品种,还引来了项目和资金,有力地带动了现代农业发展。
  昌乐县营丘镇引进潍坊盛泰药业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成立了滴禾绿田农业发展公司。谈到这个项目以后的发展,潍坊盛泰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清太充满信心:“我们这个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先投资5000万元,占地1000亩,主要建设大棚樱桃种植区、休闲采摘区、农事体验区;二期再投资5000万元,规划1000亩,主要建设樱桃加工区、民宿餐饮区和文化旅游区。到目前,一期1000亩的土地流转及6个樱桃大棚的建设基本完成。”
  产业兴旺,重要的是农业效益问题,核心依然是农民增收问题。在这方面,昌乐县顺应“互联网+农业”的发展趋势,扩大新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不断创新生产模式、营销模式,特别是要大力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搞好与淘宝、天猫、京东、一号店等大型电商平台的合作,鼓励农民依托互联网创新创业,让农民变着法子多挣钱。做好融合文章,大力发展以生态田园为基础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加快方山蓝宝石小镇、莲花山农庄小镇等重点项目建设,形成规模、打造精品、提升效益,拓展增收空间。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就业带动、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工资收入等全产业链增值收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