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丰收

忘记“老丑”

2018-03-1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林 平
  “年轻就是资本”,你于年轻时没有觉悟,当你不再年轻了,你才有了切肤之痛。
  年龄是一道无法逾越的沟壑,你探不透它的深浅,你硬要跳,等待你的是什么结果,或可想见吧。
  有时对一件事,你未必真的那么热心,有友朋指责你“不积极”。无论多么热闹,无如你也是骨头肉身,最好还是眼不见为净,反之,还是清高不起来——清高也是需要代价的。“五十岁是一道杠杠儿”,你信吗?
  好事近。有通知让你参加青年文艺评论家的应聘,但你不是青年了,五十岁是“拦门棍”,你没有别择,只能废然而返。还有一个文学评奖,你本已了无兴趣,是一个师友的苦口婆心让你心动了。是在你下班的路上,他长途电话跟了你一路。他很看重你跳出行业的文章,说你参加了,很可能这班车就上去了,你也未必就成了汲汲于名利的人。你的年龄恰好到了高限,“过了这村,没有这店”,良有以也,虽然你对“光明的尾巴”一向持谨慎的态度。结果出来了,不是你。最末的“一班车”甩下你风驰电掣地去了。
  上头招“签约作家”,入围后就有部分创作补贴,于创作或有帮助,年龄上限是五十岁。你不仅仅是擦肩而过,而是“炮内距炮外”的问题了。人过五十,去日苦多了吗?
  人们励志的话,好像有另一个版本。谁说随着生活的改善和人们生命质量的提升,中年人的年龄一说从五十五岁算起。“五十不称老,六十年尚小,活到九十岁,正是风光好”,书刊报章是这么说的,可是现实不接受。人过五十,身体这台机器的零部件就有些磨乏了,如果把人生比作“上坡下坡”,你已翻过坡顶,在坡的另一面了,履约践约的能力都要打个问号,“屏晁盖于一百零八人之外”,被打入另册,也正是该当的。
  开头的那句话只说了半截,紧接的还有两句:“不被重视就是自由,大人物总是希望小人物勇敢地死去。”“不被重视”未必是一个人的渴望,至少也不是一种负累罢。
  据说国家很快要延长退休年龄,男职工退休的下限将定在65岁,这多好啊。与这个年龄相比,你要胆敢称老,你就是倚老卖老吧。
  绕来绕去,就把自己绕了进去。西蜀与东吴交兵,东吴大都督陆逊,火烧连营大败刘备,乘胜追击,误入诸葛亮布下的八卦阵,顿时天昏地暗,迷了方向。多亏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把他从生门引出,帮他脱离了困境。谁人为我们指点迷津?倒是日本兼好法师的几句话醍醐灌顶:“遍观有生,唯人最长生。蜉蝣及夕而死,夏蝉不知春秋。倘若优游度日,则一岁的光阴就很是长闲了。如不知道厌足,虽过千年亦不过一夜的梦罢。在不能常住的人间活到老丑,有什么意思?语云‘寿则多辱’,即使长命,在四十岁以内死了最为得体。过了这个年纪便将忘记自己的老丑,想在人群中胡混,到了暮年还溺爱子孙,希冀长寿得见他们的繁荣,执着人生,私欲益深,人情物理都不复了解,至可叹息。”
  若照兼好法师的说法,你在最得体的时候没有告别,所赚下的已是“纯利润”,如果不能忘情无凭据的功名富贵,你就把自己缚住,不仅跳不起来,连挪步也是难的了。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惊醒多少名利客。“两手攥着空拳来去”,人生的起点和终点不外乎两端,故坊间说的那个“恨园无环”的财主,可怜亦复可恨。可恨人间尽多替别人明白的人,自己却总揣着糊涂,摆不脱名缰利锁的羁绊,贪生恶死遂成为人们的共性。
  “愿得无罪而赏谪居之月”,此言至有味。日暮途远,自悼自伤,“还不如若存若亡闭着门别无期待地度日更为适宜”,总是值得向往的,但前提是定要先忘记了自己的老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