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体育娱乐 连载

一个金融学者的红楼逻辑学——

红楼探玉 15

2018-03-16 作者: 王一 来源: 大众日报
  □王一

  (3)父母爱如珍宝
  茗玉:“老爷太太爱如珍宝”。
  黛玉:“夫妻无子,故爱女如珍”。
  (4)名字
  茗玉:茗是茶的意思,而茶是青色的。
  黛玉:黛是青黑色。
  对茗玉小姐的介绍只有两句话。而这两句包含的信息,展示了和林黛玉一模一样的信息,而且连文字上的拟合度如此之大。其用意非常明显,就是要用茗玉小姐来映射林黛玉,并道出林黛玉的结局。
  那么茗玉小姐的结局是什么呢?很简单,就是“生到十七岁,一病死了”。所以说,林黛玉的死因非常明确,就是病死的。
  2.杜丽娘因情而病、因病而亡
  而且,茗玉小姐的故事也和《牡丹亭》类似,基本上是一个缩略版的《牡丹亭》。《牡丹亭》的女主角杜丽娘也是大家闺秀,也是独生女,也是知书识字,也是十六七岁就一病而亡,她死后父母也为她修了祠堂(梅花观),杜丽娘死后也是还魂了。这么多相似点绝不可能是巧合!
  茗玉小姐的名字也大有玄机。因为“茗玉”倒过来就是“玉茗”,而“玉茗先生”就是《牡丹亭》的作者汤显祖!汤显祖写作的地方就是临川老家的“玉茗堂”,他创作的四部戏曲也被称作“玉茗堂四梦”。
  那么,根据《牡丹亭》的情节,杜丽娘在梦中与书生柳梦梅相遇,但梦醒后仍然思念柳梦梅,最后思念成疾,在中秋夜病亡。所以杜丽娘是因情而病,因病而亡。
  既然茗玉小姐的故事是《牡丹亭》的缩略版,而茗玉小姐映射的是黛玉,那么黛玉也应该是因情而病、因病而亡。
  这个结论也和脂砚斋的批语完全吻合。第十八回元春省亲时点了四出戏。脂砚斋说“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第一出《豪宴》;(脂砚斋:《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
  第二出《乞巧》;(脂砚斋:《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
  第三出《仙缘》;(脂砚斋:《邯郸记》中。伏甄宝玉送玉。)
  第四出《离魂》。(脂砚斋:《牡丹亭》中。伏黛玉死。)
  《离魂》又称《闹殇》,是《牡丹亭》的第二十出戏,讲的就是杜丽娘病重去世。既然《牡丹亭》的《离魂》被认为“伏黛玉死”,这再次印证了林黛玉应该和杜丽娘一样,是因情而病、因病而亡。
  3.林黛玉的病根
  无论是茗玉小姐的故事,还是元春点的《离魂》,都揭示了林黛玉因情而病、因病而亡的结局。那么在《红楼梦》的具体情节上,有没有关于林黛玉因情而病的铺垫呢?
  当然有。
  林黛玉的病根在《红楼梦》第三回就有交代:
  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因问:“常服何药,如何不急为疗治?”黛玉笑道:“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那一年我才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
  可见,林黛玉的病是与生俱来的。而且要病好,不能哭,也见不得外姓亲友。众所周知,林黛玉是绛珠仙草的化身,而绛珠仙草到人间的使命就是还泪给贾宝玉,偿还神瑛侍者前世的“灌溉之情”。本来要还泪,但一哭就病;本来要报答贾宝玉,但一见贾宝玉(外姓亲友)就病。这个病怎么可能医好呢?
  所以我们看到,林黛玉也是因情而病。要报答神瑛侍者前世之情,所以才要还泪。然而还情、还泪是有代价的,那就是一生也医不好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