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区域

从企业主到社区一把手,孙法泉——

辛苦二十载,只为群众说个“好”

2018-03-13 作者: 王德琬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王德琬
   本报通讯员 张美荣

  “你来我们息马地社区随便打听,居民有可能不知道这里的社区书记叫个啥,可没有不知道孙法泉的。”3月1日,记者来到济宁市兖州区鼓楼街道息马地社区,退休教师蒋怀河告诉记者,社区党委书记孙法泉名气比职务大,口碑响当当。
  “事无巨细都要管,事必躬亲不畏难”,这是居民蒋怀河对孙法泉的印象。去年盛夏创城期间,社区要在井盖下面铺设一层防护网。可整个息马地社区有十几个井盖,工作量不小。因为怕给创城志愿者们添麻烦,68岁的孙法泉硬要自己干。他先用工具将井盖勾起来放到一边,再双膝跪地趴在地上,将防护网铺上,最后边边角角都要捋顺好,一套活儿下来衬衣都让汗水浸透了。蒋怀河看他太辛苦,劝道,“你毕竟是68岁的人了,也应该爱惜一下自己。像翻井盖这样的活儿,让年轻人干就行。”孙法泉则憨厚地笑道:“谁干都一样,只为一个目的,让环境变得更干净。”
  孙法泉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就像一种与生俱来的本性融入骨血中。从1997年至2013年,孙法泉是社区的“名誉副书记”,干着社区的活,但一分钱不拿,每年还得贴补进去两三万元。“我们家就我一个孩子,小时候家里穷,没有劳力,全靠街坊邻里扶助,我感念大家的好。”孙法泉说,他学过修理技术,十七八岁就在息马地市场上干水电暖安装,后来生意越做越红火,成立了自己的发达装饰公司,一年仅纳税就十几万元。“经济条件好了,不能忘本,是时候回报街坊们了。” 
  逢年过节,孙法泉都自掏腰包走访困难居民和五保老人,送去米面油;平时帮着修缮房屋,给有需要的人送去电视机、收音机等;每年都为老人们送去夏装和冬装两身衣服;每到老人们的生日,孙法泉都要张罗着为老人过生日,自己拿出钱来到饭店招待老人们的亲友,让孤寡老人少了因无儿无女带来的寂寞。
  “谁家下水道堵了,给孙法泉打个电话,法泉拎着工具就去了,修好了也不要钱;谁家有孩子结婚,他从公司里调车调人来帮忙,真是个好人。”12号楼3单元的居民段绪民告诉记者,正因为孙法泉的善良热心、无私奉献,居民一致推选他为社区党委“名誉副书记”。谁知道他把这个没有一分报酬的虚职当成了事业,干得风风火火。“居委会哪有钱,不管是修修补补,还是立个宣传栏、搭个车棚,就连居民们唱戏跳舞搞娱乐用的横幅,都是孙法泉掏钱。开始我也想不通,辛苦赚的钱就这么往外撒?但他有自己的想法,我说也不管用,就依他吧。”谈起这事,孙法泉的妻子表示理解。
  2013年,考虑到儿女们已经成家立业,自己也60多岁了,孙法泉就把手头的生意关停了。“我现在转正了,成了居委会书记,每月领着工资,倒感觉有压力了。”去年创城,孙法泉带着居委会的同事忙得“脚不沾地”。“社区里上了岁数的老人看着法泉这么累都心疼。”85岁的吴纪昆说,“法泉恐怕是累极了,他对我说他想退休回家歇歇。”吴纪昆一听不乐意了,“你当书记是社区居民的福,你可不能不干,起码得干到我这个岁数。”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只要给群众办实事,就是群众眼里的好官,我还会继续服务下去。”孙法泉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