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区域

拾荒助人美名扬

——追记鱼台县退休干部张福庆

2018-03-13 作者: 赵德鑫 吕光社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赵德鑫 吕光社
   本报通讯员 乔志宇

  “老爷子做了这么多好事,你还纠结啥?快上台领奖吧!”2月8日晚,2017年度“感动鱼台·十大孝贤人物”颁奖典礼后台,典礼的组织者,鱼台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赵磊招呼同事,把获奖人张福庆的儿子张永建领到领奖台。
  张永建是替去世的父亲张福庆老人领奖的。张福庆获奖,让常在湖凌三路上吃宵夜的人们突然想起,有这样一位蹬三轮车的老人,每天晚上10点,总会沿着湖凌三路拾垃圾,卖垃圾的钱和工资一起捐给公益事业。2017年6月18日,张福庆因意外车祸倒在了归家的路上,留下的只有散乱在家里的几张捐款单。
  提及张福庆,在湖凌三路经营烤肉店的葛波揉了揉湿润的眼睛,“您好,咱们店里的矿泉水瓶和废纸箱,我能拾走吗?”2014年夏天,葛波第一次遇见了前来店里拾荒的张福庆老人,张福庆说话很客气,穿着也干净利索,怎么看都不像拾垃圾的。卫浴店老板任全新也清晰地记得,张福庆三轮车上的旧纸箱总是摆放得整整齐齐,矿泉水瓶也都折好放在编织袋里。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张福庆和葛波等店主就熟络起来。从2014年开始,到他出事,除过年休息外,在湖凌三路上,几乎每天晚上都能看到张福庆蹬三轮车的身影。
  说及拾垃圾的目的,张福庆曾讲,“我不图拾什么东西,就是或多或少地做点公益。”葛波相信老人,因为老人带来的一张张捐款单上,写的是这几个餐馆或者店铺的名字。
  “阿杜鸡汤”的老板杜存军介绍,张福庆每次去他那里,只收纸箱和矿泉水瓶。他准备的啤酒瓶,老人从来不要。后来闲聊时才知道,老爷子觉得一个啤酒瓶值两毛多,值钱,不如留给那些以收垃圾为生的人。葛波说,“老人心善,不与别人抢,每天晚上都是10点之后才出来拾垃圾。”
  张福庆生前是鱼台县科技局的退休干部,月月有退休金,生活甚是美满。晚上拾垃圾,遭到家人一致反对。
  “院子里到处都是各种瓶子、纸箱子,有的还带着酱油啥的。”张福庆拾垃圾回来后,妻子王桂兰也没有办法,只能帮他把废品归类放好,两三天到垃圾站卖一次。白天卖完了,他夜里又运来一车。为了这事儿,老两口没少吵架。
  “我们不愿意让他外出拾荒,怕丢人,怕街坊四邻笑话我们不赡养爹娘。”张永建说。为此,他也没少跟父亲对抗。有一次,张永建把老人的三轮车多上了一把锁,父亲发现后,跟他吵了起来,俩人吵完后,张福庆从儿子手中拿到了钥匙。还有一次,张永建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三轮车的气门芯给拔了。可没想到的是,父亲竟然拿起编织袋走出了家门。
  在张福庆家中,记者看到了9张单据,上面记载着老人以“80烤肉”、好再来面馆、郑氏烤天下等几家饭店或店铺的名义向鱼台县民政局慈善总会的捐款。通过民政局系统查账,记者看到,三年来老人向慈善总会捐款3500元。最近的一次是,2017年5月27日以“乐善好施”为名捐出的500元。
  其实,张福庆捐款远不止这些。退休20多年,张福庆从未把钱交给老伴,总是偷偷地取出钱来,捐给他人。据张永建介绍,平日里家里不缺米面油,衣服也都是孩子们给添置。3500元,还不到老人一个月的工资,“老人的钱到底去了哪儿?”
  张永建说,这其实是一笔糊涂账。老爷子生前很少提捐款的事,不识字的母亲平时都是直接把一些单据扔掉,而老人的存折上只能看到一百元、一百元的取款记录。“平日里父亲省吃俭用,喝的酒是自己去打的散酒,镶的牙是私人诊所里便宜的塑料牙。按照老人的工资计算,这几年下来,至少有十几万元不知去向。”
  钱去哪儿?葛波介绍,其实,老人私下里还匿名资助着好几位学生。葛波相信,老人的钱没有乱花,用在了资助他人的善事上。
  老人走了,但孝贤故里还传诵着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