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雪慧:一年只回一次家

2018-03-13 作者: 戚加绚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戚加绚 
   本报通讯员 马英军
   
  青连铁路跨胶州湾特大桥跨双埠立交桥是济青高铁和青连铁路进入青岛的唯一通道,为了不影响双埠立交的正常通车,青连铁路跨双埠立交桥建设只能选用传统的挂篮施工,由于工期紧张,项目完成进度也成了铁路建设者们力争确保的重难点。
  3月2日适逢元宵节,下午3:00,记者爬上离地35米,相当于12层楼高的青连铁路跨胶州湾特大桥跨双埠立交60+100+60m连续梁主墩61#墩悬灌梁梁顶,见到了为赶工期正奋战在工程一线的铁路建设者们。突然,一个头戴安全帽,身挎军绿色工具包,灵活地穿梭在狭窄的梁顶工地上的“大高个儿”进入记者眼帘。
  “他是工区的技术员,我们现在做的这些工作,技术都是他教的。”工人李师傅回答了记者的疑问。原来,他就是记者今天要探访的“一年只回一次家”的中铁十四局集团青连铁路项目部一工区工程部长,也是该工区唯一一名现场技术员辛雪慧。
  “好,第一节,开始!”就在记者想要上前打招呼的同时,辛雪慧向工人下达了施工命令,刹时机器的嗡鸣声此起彼伏的响了起来。
  “这么高,你怎么爬上来了!”这是辛雪慧跟记者说的第一句话,可见这位1988年出生的小伙子着实是枚暖男。简单寒暄过后,辛雪慧告诉记者,工人现在在做挂篮前的准备工作,他的职责就是根据图纸,给工人们明确每一根钢筋的下料长度、加工尺寸以及每一块模板的大小及安装的位置。“差不多得两个多小时吧,等工人们做完了,我还要一一核查。”辛雪慧说。“其实这期间我也可以下去,不过我还是愿意在这儿待着,这样可以发现问题随时给工人们指正。”辛雪慧说。后来记者了解到,为确保工程质量,这35米高的施工梯辛雪慧每天都要上下至少三趟。
  2010年,刚刚大学毕业的辛雪慧就进入中铁十四局集团,成为了一名“一年只回一次家”的铁路建设者。辛雪慧告诉记者,他第一个工程标段在新疆的戈壁滩上,方圆十里地连手机信号都没有,因为是第一次离家这么远,又没有办法及时了解家里情况,所以想家的时候难免会忍不住偷偷哭泣。
  可是,虽然现在的工区就在青岛,距离老家海阳也就一个多小时车程,但是现在工地上都24小时连轴转施工,他也真是抽不出时间回去看看,依旧只能“一年只回一次家”。“真是感觉挺亏欠父母妻儿的,不过,年轻嘛就是要奋斗,这样才能让父母妻儿过上好日子!”辛雪慧说。
  下午5:30,天色渐暗。辛雪慧告诉记者,平时这个时间工人们应该干完活下去吃饭了,可是今天活有点多,再加上降温,要保证工程质量只能慢工出细活。有时候技术员懂得越多压力越大,施工不能亲力亲为所以只能搭上时间使劲盯着了。
  下午6:30,一轮圆月升起,远处天空燃放的烟花仿佛诉说着千家万户欢聚元宵。而已经连续工作了5个多小时的铁路建设者们却连晚饭还没吃上。“兄弟们辛苦了,吃点热乎的汤圆再干吧!”正在记者感叹工人们的废寝忘食时,公司领导给辛雪慧他们送汤圆来了,工人们听闻立刻放下手头的工作围了上来,你一碗我一碗地分了起来,可见他们已是饥肠辘辘了。
  辛雪慧塞进嘴里一颗汤圆,随手从口袋里掏出了手机,打开了相册,一张吊着胳膊的小孩子照片出现在了屏幕上。原来,辛雪慧两岁半的孩子不小心摔断了胳膊,家人们知道他在工地每天需爬高35米工作,怕他分心就没第一时间告诉他,直到孩子胳膊打上石膏,情况稳定出院后才拍了张照片发给他。记者问他有没有想过回家去看看孩子的时候,辛雪慧坚定地说:“看到孩子这样肯定心疼,也真想回去看看他,但为了保证青连铁路年底通车的目标,也只能舍小家为大家了。”
  辛雪慧告诉记者,今年是他参加工作的第八个年头,在过去七年的时间里,他从一名普通的一线技术员成长为这个工区的工程部长,虽然还是做着技术员的工作,但从心态上就不一样了。辛雪慧说,他跟媳妇2014年裸婚,2015年有了孩子,2016年交了房子首付,2017年买了属于自己的第一辆小车,真的是每年都有大收获。而这一切都是通过奋斗一步一步得来的。“习总书记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句话在我身上体现的特别突出。”辛雪慧腼腆地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