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聚焦全国两会

引爆创新第一动力

2018-03-13 作者:  本报 杨学莹 魏然  赵琳 张春晓 赵君 李子路 齐静 廉卫东 来源: 大众日报
  图①:李燕代表(左)与吴娟代表认为应激发制药企业高质量生产和研发创新的积极性,从而提供更优质的产品。 图②:韩峰代表(中)在与袁俊洲(左)、傅明先代表讨论时说,大型国企要布局“新”滩点,做强“新”产业,运用“新”技术,持续推动产品迈向中高端,赢得未来竞争新优势。 图③:周云杰代表表示,海尔要以技术创新为基础,以平台创新为载体,以机制创新为保障,率先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样板。□记者 房贤刚 报道
  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跑出中国创新“加速度”。
  创新,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如何在齐鲁大地厚植创新氛围,引爆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让齐鲁大地成为创新热土?住鲁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进行了热烈讨论。
强化源头创新,
做“显功”更要做“潜功”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启动一批科技创新重大项目,高标准建设国家实验室。
  “今年,我们将加快世界第三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的设计建造,力争2021年下水。希望实现人类打穿地壳、进入地幔的梦想,揭开地球能量循环之谜。这将为环境预测和防震减灾、深海新资源勘探开发提供新视野。”中科院院士、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主任吴立新代表说。
  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凝聚着实验室千百名科研人员问海18年的心血。尽管成绩斐然,但吴立新仍然充满危机感。他建议,我国应尽快部署事关海洋强国战略的大科学计划与大科学装置,在国家层面尽快启动“透明海洋”计划,同时加快E级超算、中国大洋钻探船等全球领先的“国之重器”建设。“谁能抢占世界海洋科研高地,与超算能力紧密相关。再不加快建设,我国的超算优势很快就会被超越。”他说。
  原始创新,不光是“国家队”的事。我省在新旧动能转换中,也提出发挥创新平台载体优势,组织重大科研项目研发攻坚,增加原创性科技成果供给。
  从目前情况看,我省创新平台并不少,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企业重点实验室、工业设计中心等数量均列全国第一。但如何组织好科研,产出更多原创性成果,还需要“功成不必在我”的超前布局、科学管理。
  中国科学院院士、能源与环境(青岛)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何满潮委员认为,就像总书记强调的,科研领域也要既做“显功”,也做“潜功”。何满潮说,颠覆性技术的产生需要源头创新,要经历多次探索失败。因此要建立科研管理容错机制,明确提出“希望成功,允许失败”,为颠覆性创新创造宽松的环境。
  何满潮认为,只有改革目前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才能激励科研人员专心做“潜功”,沉下心来搞科研,推动更多颠覆技术出现,淘汰低质、低效的产业。为此,何满潮特意向大会提交了相关提案。
  山东农业大学校长张宪省代表也赞同这个观点。他认为,应合理布局科研的“上中下游”。把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研究体系。促进产业发展需要加强应用研究,但也应注意,我国的基础研究还比较薄弱,不能大家一哄而起都去做应用。“科研管理也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刚布置下题目,恨不得接着就要成果。建议对基础研究和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延长项目周期,到期经过考核,项目进展达到预期目标,就给予长期稳定的支持,让科研人员摆脱重新申请项目的焦虑,把有限的精力用在研究创新上。”
招来“女婿”留住“儿子”,
让创新活力迸发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创新的“供给侧”。如何培养、吸引和留住人才,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作为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山东东岳集团首席科学家张永明代表到山东工作已经12年。他说,自己就是个事业留人的例子。
  但张永明认为,山东引进人才的政策力度比一些南方省份还是要弱些。他建议,在一些重要的人才计划中,对申报企业的盈利能力、一次申报人才的数量、对人才的支持期限等限制条件,应尽量减少或取消,让符合引进人才标准的高端人才尽量多地得到支持,长期服务山东。
  引进人才固然关键,培育、留住本土人才也非常重要。“我们既要能招来‘女婿’,也要把自己的‘儿子’留住。”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车轼代表介绍了东方海洋的人才培养政策:员工对口深造拿到文凭,公司报销学费;员工自学考出证书,尽管岗位没变,但公司按照证书上的资格发工资。
  山东辰龙集团鲁南机床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赵峰代表介绍,鲁南机床自2012年起完善分配制度,使分配不断向科技创新倾斜。关键岗位职工的福利待遇比普通岗位最多高4倍,某些技术岗位员工比总经理挣得还多。公司支持员工出去进修,保留工资、解决学费;工人在厂内提升技能水平,公司也支持。目前,大家创新劲头很足。
为创新松绑,
期待“修废砍”早落实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落实和完善创新激励政策。改革科技管理制度,绩效评价要加快从重过程向重结果转变。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对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科研人员,采取灵活的薪酬制度和奖励措施。“有悖于激励创新的陈规旧章,要抓紧修改废止;有碍于释放创新活力的繁文缛节,要下决心砍掉。”这个斩钉截铁的“修废砍”,得到了从事科技工作的代表委员的一致点赞。
  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院长沈志强代表说,很多科技人员反映,感到自己“头上悬着一把刀”:承担一个课题,就要反复接受审查,人没进实验室,先进财务室。转让成果,国有资产与团队收益分配的边界也不明晰,缩手缩脚不敢干。建议将政府工作报告的提法写进法规或规章,使其早日落地,让科研人员轻装上阵,放开手脚搞科研。
  张宪省对此表示赞同。他在调研中发现,有的地方把购买仪器设备纳入政府采购,得提前一年作预算,否则只能等,但这显然同科技创新争分夺秒、抢抓先机的要求相悖。他建议,将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把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最大限度地交给科研团队,管理部门只要把握好大方向就可以了。
  张永明认为,科研经费的投入方式有待完善,效率也有待提高。目前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固然是个好政策,但扣除时操作繁琐、认定标准各地不一。他建议将制造业企业税收按一定比例直接返还给企业,作为企业的研发资金。
  “一种生物药的研发通常需要10多年,耗费数亿元。”烟台荣昌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王威东代表告诉记者,荣昌手里有10多种在研的一类新药,最快的后年即可上市,临床试验阶段被国际市场普遍看好。公司想上市融资,却遇到了难题:尽管怀抱“金娃娃”,但按照相关规定,企业要上市,必须连续3年盈利。这就是药企普遍犯愁的“救人之前如何救己”的悖论。王威东说,美国纳斯达克并未有类似规定,港交所专门为生物医药企业出台了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取消必须盈利的要求,今年6月开始执行。他建议,我国的资本市场规则也应该适时修改完善,更好地体现对创新型企业的支持。
补齐融通创新短板,
让成果早日写在大地上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融通创新,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如何融通创新?张永明说,企业有个很好的抓手,就是国家重点实验室。这类实验室若能和高校共建,效果会更好。“企业的重点实验室,考虑自己比较多,缺乏基础研究支撑;高校的重点实验室,太偏重基础研究,往往把发论文当成任务。如果把企业和高校结合起来,效果就不一样了。”
  科研成果要变成现实生产力,产业化是临门一脚。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科研开发管理处处长孔怡代表举例说:小麦的品种,从选育到审定最少要花费七八年,到最后成果转化推广阶段,还需要在租地、人工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在资金方面得到的支持却很少。孔怡希望国家增加农业成果转化项目资金的支持比例,缩短成果转化周期,提高转化率,尽快实现产业化和市场化。
  王威东建议,对产业化阶段的企业,应提供贴息贷款、减免税收等政策,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创业投资、天使投资税收优惠政策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鲁信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相开进委员对此表示赞赏。他说,每年有大量的创新型企业“嗷嗷待哺”,等待着天使投资、创业投资来支持。但现实是,市场上的创投资金并不充裕,无法满足当前各类创新型企业的需要。“我省设立规模达6000亿元的新旧动能转换基金,我们正在积极跟进这项工作。”相开进说,在这种背景下,应该尽快拓宽创投企业、天使投资等金融企业的融资渠道,如允许上市创投公司通过资本资产再融资,推动金融机构部分管理资金注入创业投资机构等,有力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
  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主任李登海代表,今年春节都在海南的玉米地里工作。令他担忧的是,科研人员辛辛苦苦培育出来的新品种特别是原始创新的新种质资源,投入市场后就很快被侵权者围猎,成果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创新者得不到合理的回报。
  他说,目前我国加入的是《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1978年文本)》,尚未参加保护原始创新的《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1991年文本)》,建议尽快制定符合中国国情、向公约1991年文本过渡的法律法规,保护好原始创新成果。
  (□ 本报记者 杨学莹 魏然
 赵琳 张春晓 赵君 李子路 齐静 廉卫东)
        (本报北京3月1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