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聚焦全国两会

深耕海洋这个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

2018-03-10 作者: 本报 廉卫东 杨学莹 赵琳 魏然 张春晓 李子路 齐静 赵君 来源: 大众日报
  图①:山东近海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吸引了众多游客。(□新华社发)   图②:能够实现全智能化机器作业的青岛港前湾新港区。(□新华社发)   图③:烟台中集来福士交付使用的“蓝鲸1号”钻井平台在开采可燃冰。(□资料图)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贡献。”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专门对经略海洋作出重要部署。
  作为东部沿海大省,山东海域面积与陆域面积相当,海洋资源丰度指数全国第一,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等产业增加值位居全国前列。山东发展最大优势在海洋,最大潜力也在海洋。然而,相较国内外一些发达海洋经济体,我省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和质量上仍有不小差距。经略海洋,已经成为山东实现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的迫切需要。总书记对经略海洋提出的新要求,为山东发展海洋经济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住鲁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引发热烈反响。
聚焦高质量,
海洋开发大有可为

  在无棣县挂职科技副县长的烟台微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邹宁代表,是个地道的“老海洋人”。他的一个深刻感受是,一些传统海洋产业的层次和水平迫切需要提高。
  无棣是亚洲丰年虾产量最高的地方,邹宁去当地一家企业调研,问产量是多少?企业回答:“每亩地1公斤!”“其实每亩地100公斤还差不多。我一看水很清,就问你们喂虾吗?结果他们连喂什么都不清楚。为什么?因为没有微藻。微藻是贝类、虾类的食物来源,但是很多养殖企业都不知道。”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企业的产值还有10多亿元,利润1亿多元。如果把亩产从1公斤变成10公斤,就变成100个亿的产值了。这个领域大有可为。”邹宁说,今年他工作的一个重点,就是在无棣建设微藻海上粮仓项目,实现微藻产业提质增效。“目前的技术完全具备产业化条件,土地也不是问题,关键是希望能得到上级支持,实现跨越式发展。”邹宁说。
  中科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吴立新代表说,山东是海洋大省,也是海洋科研大省,海洋科教机构占到全国的30%,海洋科研人员约占全国的50%,海洋高端人才占全国的70%。但与此同时,山东海洋经济增加值对整个GDP的贡献只有19.9%。
  为什么出现这种局面?吴立新认为,主要是因为我省在海洋技术、装备研发等方面的力量还不是很强。“大力发展现代海洋渔业、海洋高端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大数据信息产业、海洋观测与探测技术等产业,把山东在海洋基础研究方面的优势与产业紧密结合起来,山东海洋经济大发展的时代就到来了。”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名誉院长麦康森委员告诉记者,中国海洋大学和日照市万泽丰渔业有限公司已经研制出我国第一艘冷水团养殖科研示范工船,在预定的冷水团养殖示范海区成功开展了三文鱼养殖试验,为养殖工船系统优化和技术推广积累了养殖基础数据和工程经验,这也标志着山东在探索深远海养殖模式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传统的渔业一直是近海捕捞,捕捞量早已超过海洋资源的再生能力,对海洋生态造成了破坏。”麦康森说,山东开发海洋资源既要升级传统海洋行业,如开展深远海养殖模式、提升船舶制造业能力,也要发展海洋新业态、新模式,如完善滨海旅游、强化海水淡化能力等。
加速动能转换,
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海洋经济也有个新旧动能转换问题。”省政协副主席王修林代表说,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但这不是说涉海的产业都是先进的,海洋经济也分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搞去产能、供给侧改革,海洋产业也不应例外。
  王修林认为,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这是山东当下壮大提升海洋产业的重要任务。比如,海洋工程是一个从勘探设计到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再到后续服务的产业链,“不能光重视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那视野就窄了。这条产业链微笑曲线的前面是勘测、设计、监测、研发,中间是装备制造,后面是服务。两端的效益更好,更不应该忽视”。
  山东在海洋生物研究方面有优势,这突出表现在海洋制药方面,成果很多,但产业却没有与研发能力相匹配,原因何在?王修林认为,实体经济应与科技创新、人力资源、现代金融协调发展,但山东目前在这些方面还有差距。“上述四者之间,要让金融把另三个组织起来。”他建议,对海洋产业,要建立专业性的资产管理公司,通过金融手段组织创新和生产要素,推动产业发展。
  “总书记要求,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我们的装卸效率毫不含糊,肯定是世界最高的,但在港口综合功能、功能延伸等方面还有差距。”全国总工会副主席、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桥吊队队长许振超代表说。
  许振超在日本、欧洲一些港口发现,那里的高速公路上很难见到集装箱车,因为集装箱车在港口里面就能实现货物的拆解、分拣,最后用小车运出去。“集装箱车体重大、目标大,在高速公路上容易出危险。港口功能丰富了,就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许振超说,建设世界一流港口,还要净化口岸环境,破除各种不必要的限制和壁垒。
  威海是全国最大的海产品生产基地,海洋二产、三产也有很好的基础,去年全市海洋产业增加值达到1307亿元。海洋经济已成为当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引擎。威海市市长张海波代表说,按照《国家海洋经济统计公报》的划分,海洋产业包括12大门类,过去海洋一产是发展的重点,在海洋渔业领域用力更大,下一步必须延伸海洋渔业的链条,推动海洋一产向二产、三产拓展,由渔业养殖、海洋捕捞转向海洋装备制造、海洋服务业,聚焦培育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海洋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日照市市长齐家滨代表认为,构建现代海洋经济体系,不能光盯着海岸线,要实现港、产、城、海融合发展。“现在很多港口的战略作用、对经济的支撑作用远远没有发挥出来。”他说,要实现港口的辐射半径最大化。比如,日照港有两条重载铁路,途经13个市,这13个市需要通过港口辐射出去——都可以成为港口的腹地。目前,日照港已经成立专门的团队,与这些腹地城市进行对接,“看他们需要什么,我们能提供哪些服务”。
  齐家滨认为,构建现代海洋体系,需要全省统筹,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合理组织配置科研力量,看准方向集中突破。“像可燃冰、深海油气开采、海洋风电、海水淡化等项目,应抓紧进入实施阶段。”
陆海统筹,
海洋经济向绿色可持续转型

  在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海洋生态也面临着压力和挑战。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印萍代表,经常在海边搞地质调查,高度关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她认为,海岸地区的生态非常重要,尤其是海湾的整治和海边湿地的保护。
  印萍注意到,我省很多海湾在搞养殖、工业和城市建设,有的地方污染比较严重。她认为,不仅应控制陆源污染,还要对已污染的海湾进行治理、改造。对黄河三角洲等湿地,要加强规划、谨慎开发,小型湿地也要保护好。“蓝海净滩也是金滩银滩。”印萍说。
  荣成市寻山街道青鱼滩社区党支部书记李长青代表认为,海洋开发利用必须尊重生态。比如近海养殖,很容易造成海水污染。在荣成,因为大量养殖能净化水质的海带,海水水质就保持得比较好。“将藻类、贝类养殖合理搭配,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能保持养殖产业和环境的和谐。”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现在,海洋在国家战略布局和山东半岛经济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必须加强海洋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省政府参事、中科院海洋所研究员侯一筠委员深有感触地说。他注意到,仅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在修复海洋生态方面的总投入就超过1100亿元,建设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迫在眉睫。
  在侯一筠看来,加强海洋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有大量工作需要做。“比如,环山东半岛海域生态红线划定、近海地质环境-生态系统演变及灾害防控、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改良和湿地保护、山东特色近海矿产资源高效安全开采等。另外,治理和保护工作还需要各执法管理部门间加强协调,实现‘海洋局上岸、环保局下海’的无缝对接。”
  王修林对此颇为赞同,他建议,抓紧启动陆海协同的环境治理。“近海是路上的纳污海域。理论上,陆上的污染物最终都要进入近海。”王修林说,陆域的承载力决定于海洋的纳污能力,而海洋的纳污能力有显著的时空特征。不同地方的浪流条件不一样,纳污能力不一样,不同季节也不一样。要根据纳污能力倒算陆地上的环境容量,实施陆上“精准减排”,该限制的要严格限制。要根据海洋纳污能力划定主体功能区,科学确定陆域的产业规划布局。
  (□本报记者 廉卫东 杨学莹 赵琳 魏然 张春晓 李子路 齐静 赵君)
        (本报北京3月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