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治理理性而有温度

——专访济南市教育局局长王品木

2018-03-08 作者: 王原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王原 
   本报通讯员 李艳

  济南城临水而建,城中人依泉而居。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教育放到优先发展的位置,明确了推动中国教育事业未来发展的思路与方向。济南教育今后一个时期将如何啃下教育改革中难啃的“硬骨头”,如何提高区域教育治理水平,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记者专访了济南市教育局局长王品木。
  记者:济南教育将如何创新区域治理结构,激发办学活力?
  王品木:总的来说,济南教育必须以理性的顶层设计和人文的价值思考,关注教育发展中“人”的需要,以温和的治理方式,做有温度的济南教育,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
  济南市在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把推进治理现代化作为实现区域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不断调整治理结构,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把握区域教育平衡的“正螺旋”,寻求建立多方参与的管、办、评分离的治理新格局。并不断提升依法办学水平,推进供给侧改革,促进了城市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激发了办学活力。还要进一步探索建立管办评分离的新治理体系,改革“管”,激活“办”,科学“评”,释放学校多样特色发展的内生动力。
  在这一改革过程中,济南市相继出台了《济南市“领航学校、特色学校、新优学校”创建发展行动计划》《济南市学校章程管理办法》《济南市关于开展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工作的意见》等,逐步实现政府管教育、学校办教育、社会评教育的治理新格局。并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不断提升用法治思维推进教育综合改革、规范办学行为的能力和水平,推动青少年学生法治宣传教育步入新轨道。动态调整权力清单,用好责任清单,落实各级各类学校办学自主权。在全省率先推动三级家委会建设工作,推动家庭教育向纵深发展。加大教育督导力度,顺利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习质量和德育状况国家质量监测工作。
  提升治理能力,不管是教师、校长,人人都是改革的主体。治理现代化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治理体系现代化,二是治理能力现代化。再完善的治理体系,也需要高效的执行力;区域教育治理水平,取决于教师、校长的办学水平。
  全市全面完成校长职级制改革任务,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试点教师编制改革,探索多种教师公开招聘形式,加大赴师范高校直接招聘优秀毕业生的工作力度,市直学校新招聘教师岗位所有学科实行“先面试后笔试再试讲”的组织形式,有序推进招聘工作创新。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全市54888名教师报名参加远程研修,完成132名“名师和优管工程”人选的5年培养和届终考核。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下发《2017年济南市中小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疏堵结合深入治理在职教师有偿补课,逐渐形成了风清气朗的区域教育环境。
  记者:如何深化教育供给侧改革,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王品木:推进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我国教育改革的难点和重心主要在供给侧。教育供给侧是教育政策、制度、资源、服务的供给方,一般包括政府、教育管理者、学校等主体,相对于学生、家长等主体,就需求侧而言,供给侧掌握着资源,并掌握着与之相对应的管理权、配置权、决定权等,供给侧制订教育政策和制度,也决定着提供什么的教育服务,这就意味着需求侧的学生和家长就要授受相应的教育资源。济南市着力推进教育供给侧改革,于动态中努力实现建立较平衡的区域教育治理结构,促进区域教育持续创新发展。
  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编制了《济南市中心城区基础教育设施三年建设规划》,为刚性落实规划,配套制定了《关于优化济南市教育资源配置的实施意见》,从政策、规划、建设、制度、保障等多方面全方位调整完善学校建设工作机制,力还旧账,不欠新账,促进教育设施配建更科学、更及时、更优化。推动“集团化办学”“城乡管理”“名校托管”等战略,全市义务教育阶段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到47%,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带动作用凸显。
  济南市不断增加教育资源配置,深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实施“领航学校、特色学校、新优学校”创建行动,通过差异化的发展定位和目标任务,引导所有学校将教育工作重心从“量”的增加转移到“质”的提升,到2020年,市级层面将遴选、培育、创建三类学校150所,覆盖全市基础教育20%的学校,最终实现办好百姓家门口每一所学校的目标。
  加大教育投入,将解决大班额问题纳入2017年市政府工作报告,近两年全市共投入74.4亿元,累计竣工中小学校187所,增加学位19万个,新建、改扩建学校竣工数均居山东省第一位;同时,深入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改薄”等工程,基本实现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坚持区域内教师交流轮岗制度,3908名城乡教师参与交流轮岗。
  强化教育服务功能。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积极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课程体系,探索长短课、大小课、跨年级等多种课程方式;主动对接新高考,指导高中学校实行选课走班,开展生涯规划教育,有效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不断强化教育服务功能,坚持改革举措与百姓心声同频共振,妥善解决中小学冬季取暖问题。采用“食堂+配餐”模式让学生吃上“放心午餐”,实现了配餐全覆盖。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建立学生课后服务长效机制,做到“早到可进校、进校有事做、做事有指导、晚走有看护”,有效解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