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县域

临淄区上下联动、同频共振明方向鼓干劲——

“大宣讲”筑牢意识形态之基

2018-03-08 作者: 刘磊 来源: 大众日报
  □本报记者 刘磊
  本报通讯员 张勤 陈卫华

  “舟行万里,操之在舵。宣讲十九大精神,就是要引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忠诚核心、拥护核心、维护核心、紧跟核心,凝聚高度政治自觉。”前不久,淄博市临淄区委书记宋振波在皇城镇郑辛村开展十九大精神“书记第一讲”后,与在场党员热烈讨论。为将十九大精神传递到基层,临淄区构建起同频共振的“大宣讲”网络,巩固思想上的团结统一。
“一团三分队” 党员宣讲全覆盖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在皇城镇郑辛村,宋振波宣讲的十九大报告中的这句话,引发了鑫郑鑫蔬菜种植合作社社长郑双林的强烈共鸣,“现在,村里的生产路一直修到了我们蔬菜大棚的门口,蔬菜当天就能到北京。国家好了,才有了我们个体的成长机会。”
  十九大召开后,临淄区第一时间召开宣讲动员会,成立了区委宣讲团和区直机关、骨干企业、镇街道组成的“一团三分队”宣讲队伍,大班子领导率先垂范,宣讲员深入基层,走进村居、社区、企业、学校开展宣讲,让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
  “让全区1462个支部、3.4万名党员都能聆听到一次宣讲,接受一次洗礼。”临淄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国爱梅介绍,“宣讲队伍中既包括政治素质强的领导干部,又有具备较高政策理论水平、宣讲经验丰富的党校教师,大家讲成就,摆问题,明方向,鼓干劲,用十九大精神统一了干群思想。”
“党性体检” 量压把脉找不足
  “十九大报告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1月8日,山东齐都药业有限公司后勤机关支部的27名党员在淄江社区党性体检中心接受了“党性体检”。
  如何让意识形态能力成为每一位党员干部必备的核心能力?2016年开始,临淄区运用“体检”的理念,以增强党性为主线,探索实施党性教育体检,在全区建起6个党性体检中心,帮助党员“量压把脉”。临淄区及时将十九大提出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向、新要求等融入党性教育体检,丰富调整体检指标体系,真正让党员“量一量血压”,看看理想信念是不是坚定;“测一测心跳”,看看履职尽责是不是到位;“把一把脉搏”,看看道德品行有没有瑕疵;“做一做彩超”,看看纪律底线有没有坚守,从思想上、认识上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治疗”,解除思想上的“疙瘩”。
  “将十九大精神具体化,引导党员干部针对自身存在问题,开展相应知识的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增强他们辨别、引领、掌控社会思潮和社会主流意识的实际水平。”临淄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伟说,“党性体检既给党员施加了压力,又把压力变成动力。”
“稷下学堂” 百姓宣讲新阵地
  “不忘初心和使命,聚焦中国的梦想。载着光荣和梦想,巨轮扬帆再起航。”1月26日,冬日的午后,闻韶街道辛东社区小广场上,86岁的王铭珠朗诵了他创作的快板作品《十九大召开了》。
  这是辛东社区稷下学堂开展的户外宣讲。随后,社区秧歌队的成员将一起扭秧歌、说快板,做十九大精神的“草根”宣讲员。临淄区在辖区77个村居设立了稷下学堂这种固定“宣讲站”,秉承“一堂多能、一室多用的原则,从地名、村民、人物、典故等最浅显的知识开始授课,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走出书斋,走进普通百姓。
  “用接地气,带泥土,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十九大精神传达到普通百姓的身边。”临淄区委党校副校长李山之说。宣讲员坚持每个村居单独备课,一方面把当地的风土人情融入其中,另一方面反复斟酌推敲,把讲稿变成谁都能懂的“大白话”,带上浓浓的乡土味,“通过话语表达的创新,提升与群众沟通的能力,提高了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把握了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