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区域

早出晚归跑市场废寝忘食搞研究

张春晖:以勤为本踏实创业

2018-03-07 作者: 杨淑栋 马景阳 来源: 大众日报
  张春晖(左)在车间了解生产情况。
  □ 本报记者 杨淑栋 马景阳
   本报通讯员 路春菲 王琨

  从管理人员走进一线车间,虽是文科出身,却致力技术钻研。今年29岁的张春晖深知“天道酬勤”,他以勤奋、踏实的态度,让自己的创业之路越走越好。
以勤为本开拓市场
  3月1日上午,记者在位于临淄区齐都镇的山东融锦节能装备有限公司见到了总经理张春晖,他刚风尘仆仆从外地赶回来。“跑客户就得勤快,勤能生财。” 说起自己的创业经历,张春晖觉得自己正得益于这个“勤”字。
  2012年大学毕业后,张春晖就职于淄博当地一家大型化工设备企业,从事管理工作,工作轻松、稳定,年薪10万元以上。虽然是管理人员,但张春晖没有远离一线。下车间,看设备,学技术,他的勤奋也为他后来成立公司做技术研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张春晖有一份令多数同龄人羡慕的工作,然而,他心里始终抱有创业的理想。2015年,他毅然放弃了大企业管理工作,投身创业浪潮。因为多年从事化工设备行业,创业时,他选择了自己较为熟悉的化工设备领域,选对项目,也让他的事业事半功倍。
  创业起步总是艰难。因为放弃了原本不错的工作,家里人起初并不十分支持,父母更是劝他“创业有风险”,但张春晖还是想尽力一搏。他拿出工作3年的所有积蓄,又东拼西凑了几十万元,踏上了创业之路。
  “创业之始得先跑市场,有市场才敢做。”创业第一年,公司没有任何收益,张春晖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用于市场调研与开拓。为了跑市场,他辗转江苏、天津、河南等地,每天6点多就出门,一天开十几个小时的车,跑五六家客户,晚上11点能回家就算是很早了。有时大老远跑去谈客户,却连门都进不去,闭门羹早已成了“家常便饭”。
  正是得益于勤奋,张春晖很快确定了产品方向,也有了客户,顺利地迈出了创业第一步。
不放过任何积累经验的机会
  市场有了,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成了张春晖的头号难题,2016年3月,张春晖了解到,化工设备行业里有一款特级配件,国内技术达不到,无法生产,只能常年依靠进口,一个小零件要价十几万元。“没有技术就没有话语权,人家要多少就得给多少。”这件事更加坚定了他自主研发的决心。张春晖决定大胆尝试,去其他先进企业学技术。
  “那时南方有几家设备企业做得比较好,我就去他们那儿学习,主要去了浙江、福建等地。人家不可能教你,你必须在车间里盯着,仔仔细细地看、琢磨。”张春晖告诉记者,作为一个学经济管理的文科生,搞技术确实很吃力。而且南北方气候差异明显,制作工艺也需要结合北方实际进行改良。
  为此,他拜访当地多位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老技工,经过一周废寝忘食地研究试做,终于做出了达到标准的配件。
  张春晖坦言,之所以能够很快上手也得益于自己之前在企业工作的积累。在此,他也想提醒创业者,不要放过任何可以积累的机会,这些经验将成为今后人生发展的无价之宝。
脚踏实地做品牌
  虽然创业时间不长,但一步步走来,张春晖深知脚踏实地的道理。在他看来,公司的一切工作都离不开一线,就连新招聘的销售人员都必须去车间待半年才能正式上岗。张春晖认为,“一个销售人员,如果连自家产品是怎么生产出来的都不知道,又该怎么向客户推销自己的产品呢?”
  张春晖脚踏实地的态度,也让产品质量更上一层楼。“比如这款配件,其他同类产品企业一般质保6个月,我们敢承诺质保18个月。”张春晖指着一个小零件说,质量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品牌对企业来说就是人的脸面。
  靠着过硬的产品质量和完善的售后保障,老客户引来了新客户,企业订单越来越多,客户数量也从最开始的零,发展到了现在的170多家。
  目前,公司致力于节能设备生产研发,可资金问题让张春晖犯了愁。“前不久,我听说市人社局担保中心有针对小微企业的创业贴息贷款,最近刚把申请材料提交上去,等贷款批下来,我们的新项目就能上马了,到时候公司将实现一个大的飞跃。”张春晖感叹,现在的好政策越来越多,创业环境越来越好,对未来更是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