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政经

“天下第一家”里过大年

2018-02-27 作者: 赵德鑫 孟一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赵德鑫 孟一 
   本报通讯员 梅花
  
  蒸一笼花糕、写一副春联、诵一段《论语》……2月8日是农历腊月二十三,也是北方民间俗称的“小年”,各具特色的过年习俗正在“天下第一家”曲阜孔府回归。在春节拉开序幕之时,烧红了春节年味,安顿好“文化乡愁”。
  自古以来,孔府传承着规模最盛大的中华民族春节礼仪,是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中国家庭过年模式。在今天的曲阜,带着孩子一起参加修学,过一个“文化年”,感受红红火火的年味,已经成为游客们的新选择。
  把面团揉成团状,分成由大到小的五份,再将每一份像揉馒头一样揉成片状,作为花糕的底儿。2月7日下午,伴随着曲阜市“金蓝领”面点师步冰的讲解与演示,来自郑州七中的陈思涵与同学们便迫不及待地拿起面团,尝试起了花糕的制作。“这是我们第二次来到曲阜,孩子们对于传统文化都很有兴趣,制作花糕的活动也让孩子们对于春节的习俗有了更直观的体验。”带队老师张晓霞告诉记者,这些学生在上个学期刚刚学习了《论语》十则,这次来到曲阜参加研学活动,走在孔府门口还能诵出其中的经典语句。
  “糕字谐音‘高’字,有着年年高的寓意。蒸好的花糕,一方面是用来在春节时祭祖,另一方面也作为女儿回娘家时带走的赠礼。”据步冰介绍,孔府里便支起八口大锅,蒸过年的面食,当地百姓称“蒸壮”,诸如花糕、花卷、年糕、馍馍、糖包、豆包等等,一直要蒸到腊月二十三。今年,步冰所在的饭店推出了含有花糕、花卷等面点的年货,没用三天的时间,就卖出了六七百斤年糕。
  2月8日下午,“孔子故里过大年”活动正式启动,孔府门前舞狮开场,恭迎“福、禄、寿三星”,向游客送上新春祝福。
  与传统习俗相一致,旧时每逢过年,孔府的各个门上都要张贴春联和门神,烘托节日气氛,表达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威武的门神、喜庆的对联及大红的福字,孔府营造着浓浓的佳节氛围,又处处彰显着普通人家无法比拟的特色。
  “第一次见这种稀饭一样的浆糊,是一种很新鲜的体验,也让我在贴春联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来自哈尔滨的王思循与父亲在滨州参加完足球赛后,专程来到曲阜三孔游玩。看到景区安排的贴春联活动后,9岁的王思循爬上梯子,拿起板刷,细致地将对联“身通六艺绍箕裘,爵列三公荣衮黻”贴在重光门上。
  曲阜市通过动手包饺子、蒸花糕、贴春联、挂灯笼,一起守岁、吃年夜饭,互相拜年,到孔庙向孔夫子拜师许愿祈福等活动,让市民和游客全面了解孔府独特的年俗、风俗,学习圣人故里过大年的各种传统仪式,感受“天下第一家”的浓浓年味,找寻春节里的文化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