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脱帽”之后,新春又有新盼头

2018-02-22 作者: 王兆锋 孙亚飞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王兆锋 孙亚飞
    本报通讯员 赵永斌 娄 晓

  “长贵这辈子不容易啊。他家里有两个儿子,二儿从小就智力残疾。为给孩子看病,这么多年来,他在省里市里跑了多少家医院,花光了家里的钱,就借亲戚朋友的,借了不少债。”大年初四,年味十足。记者走进曾经的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聊城市高唐县赵寨子镇蒋官屯村的扶贫大棚基地,见到了村支书李守江。李守江告诉记者,因病致贫的家庭困难状况,曾一度让村民朱长贵丧失对生活的信心。
  2017年,高唐发展2000余个蔬菜大棚助农增收,并建设了100余个扶贫蔬菜大棚让贫困户种植、分红受益。据了解,每个“扶贫棚”都是利用国家扶贫专项基金,通过流转土地建设而成,每个棚投资10万元建设成本,以年租金6000元的价格租给农户或者贫困户,鼓励村民种植蔬菜瓜果等农作物增加收入,租金用来给贫困户分红。
  曾有蔬菜大棚种植经验的朱长贵,在镇扶贫干部及村支书李守江的鼓励下,重拾信心,当年10月份,租种了村里的两个“扶贫棚”,种起了西红柿。“赶上国家这么多的扶贫好政策,俺多下把子力气,就一定能脱贫致富。”暗下决心的朱长贵和老伴都是勤快人,开始种棚后,两人吃住在棚里,起早贪黑地忙活,遇到技术难题,就趁县农业局专家下乡指导农技时,请来为自己的大棚把脉指导。在老两口的精心管理下,西红柿喜获丰收,仅一季下来就收入4万余元,再加上田间粮食及扶贫棚、光伏项目分红等收益,一年下来,朱长贵不仅还清了外债,还成功摘掉了贫困户的“穷帽子”。
  李守江介绍,蒋官屯村拥有千余人,有贫困户44户96人,在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等政策扶持下,全村通过发挥瓜菜种植传统优势,积极建设“扶贫棚”和发展瓜菜拱棚,鼓励群众及贫困户发展瓜菜种植产业,并建立了合作社,为瓜菜做好种植、销售服务,解除了种植户的后顾之忧。2017年实现全村44户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
  在朱长贵暖融融的扶贫大棚里,鲜绿的枝叶上串串火红的西红柿如春节挂的红灯笼,格外喜庆。小心翼翼地侍弄着西红柿,朱长贵笑逐颜开。“往年春节,俺欠着一屁股债,啥都舍不得买。今年挣了大钱,还了外债,可以过个轻松年啦!兜里鼓了点,今年俺年货置办的比过去多了不少,放开肚子吃肉,还破例给老伴和儿子买了新衣服。”
  “新年新气象,俺还要再加把劲儿。今年俺准备承包3个拱棚种西瓜,瓤瓜菜齐丰收,日子一步一层楼。”谈起新年愿望,朱长贵喜滋滋地说,“俺的大儿子在外打工,眼看也到了结婚年龄,俺多下力气多挣钱,好早抱孙子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