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县域

保鲜在盆里,十几天剪出春韭的鲜香——

高端韭菜养成记

2018-02-13 作者: 字品牌 来源: 大众日报
  关注“农”字品牌
  □石如宽 报道   寿光市化龙镇西丰村村民张建华在展示自己种植的盆栽韭菜。
  □本报记者 杨国胜
   戴玉亮 石如宽

  2月7日,寿光市化龙镇西丰村,一位青岛客户一次就拉走了张建华210箱(每箱一盆,箱内配备穴盘和韭菜根)盆栽韭菜。“这几天走货很快,仅1月份就卖了16000箱。”张建华说。
  上世纪80年代,化龙镇百姓开始大规模种植韭菜,如今韭菜种植面积已达7000亩,种植户近3000户。
  1998年,张建华辞去工作,回老家西丰村种植大棚黄瓜、西红柿等,也捎带着种些韭菜。“这几年,每亩韭菜年收入6000元至8000元,相比温室大棚蔬菜亩均效益不佳。”张建华说,“但我对韭菜有深厚感情,不舍得放弃。”
  寿光韭菜栽培历史悠久,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有详细记载。清康熙年代,曾有寿光韭菜“寒腊冰雪,便已登盘,甘脆鲜碧,远压粱肉”的记述。2009年,寿光独根红韭菜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韭菜好吃,但保存不易。每逢春节,张建华给外地的亲朋好友发过去的韭菜,多放几天就烂掉了。如何在较长的时间内吃到最新鲜的韭菜?张建华开始思索。
  穴盘育苗技术给了张建华启发。他先是尝试在盆罐内装上土种韭菜,但重量太大。他又把盆罐改为塑料盆,土壤也由基质替代,轻便又易于包装。消费者买到盆栽韭菜后,浇上水,等待十多天就能吃上新鲜的韭菜。
  韭菜成活的关键在于韭菜根,而韭菜根最怕一种叫韭蛆的害虫。“若不及时防控,通常会造成减产40%-60%,甚至绝收。”化龙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张利焕说。
  对付韭蛆,传统的方法是用农药灌根。但韭蛆主要躲藏在韭菜的叶鞘内或鳞茎内,药剂很难直接接触到虫体,因此防治效果常常不理想。
  去年,化龙镇试用了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的“日晒高温覆膜法”防治韭蛆。这项技术利用韭蛆不耐高温的特点,在地面铺上透明保温的无滴膜,让阳光直射到膜上,以此提高膜下土壤温度。当土壤温度超过40℃,且持续3小时以上,韭蛆幼虫将被彻底杀死。
  张建华的28亩韭菜全部采用了日晒高温覆膜法。“使用新的防治技术后,韭菜根茎粗、分蘖多、叶片宽绿,韭蛆不见了。”张建华说,采用新技术后,他的韭菜没打一次农药。
  “新技术让韭菜质量安全有了保障,也解决了韭菜种植户的最大烦恼。”张利焕说。
  化龙镇高家庄村高峰种植的9亩韭菜,则采用了以虫治虫的办法。
  有一种昆虫病原线虫,是地下害虫的天敌,能够杀死韭蛆。这种昆虫病原线虫能利用韭蛆的营养物质进行自我繁殖,繁殖的后代可以常年应用。
  据介绍,昆虫病原线虫防止韭蛆的效果达95%以上。这个技术,张建华用到了盆栽韭菜中。
  前不久,化龙镇委托山东拜耳检测公司,对当地的蔬菜专业合作社和张建华的韭菜进行检测。三唑磷、三氯丙溴磷、杀螨醇等50多项农残指标,全部合格。
  因为不施用化肥、农药,高峰的韭菜卖到每斤50元,张建华的盆栽韭菜每盆88元。
  种植韭菜时,高峰用的是北京科技学院利用餐厨下脚料制成的肥料和豆粕做底肥。管理中,遇到杂草则是人工拔除。高峰种的韭菜亩产只有1000斤,而传统方式种植的亩产高达5000斤。“虽然亩产低,但价格高,目前销售很好,不够卖的。”高峰说。
  高峰牵头,和部分村民成立了合作社,专做高端绿色韭菜,并注册了“韭亩地”商标。张建华和几位韭菜种植户也成立了合作社,注册了“翠碧鲜”商标。“抱团发展,一起做大寿光韭菜。”张建华说。
  2017年,张建华参加了寿光组织的新型农民培训,并去江苏、上海、北京等地考察学习。“光埋头干,挣不了多少钱。既要学习新技术,也要转变思维注重品牌。”张建华说。
  在张建华的盆栽韭菜包装箱上,记者看到这样的字样:“春韭保鲜在盆里,给她春的温度,十几天剪出春韭的鲜香。”箱子上还有杜甫“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的诗句。
  “让人们吃上放心韭菜,打出寿光韭菜的品牌。”张建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