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上海建共性关键技术“功能型平台”

2018-02-08 作者: 资料片 来源: 大众日报
  上海光源和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资料片)
  □ 本报记者 王学文 赵洪杰

  上海的科技创新又出重招。自今年2月1日起,上海开始实施为期五年的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建设。由政府主导,“十三五”期间上海的每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都将建设这样一个非盈利性公共研发机构。 
  功能型平台的突出作用,是聚集一流团队,研发共性关键技术,为产业创新点燃“引爆点”。因为关键技术跟不上,上海集成电路产业近年来出现“高端难承接、低端被转移”现象。关键技术上不去,是因为单个企业研发实力弱,尤其是共性关键性技术投入大、回报低,致使企业积极性不高。上海集成电路领域的功能型平台正在解决这个问题。这个平台由目前唯一的国家级集成电路研发中心、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共同打造,聚集国内顶尖专家,进行了一批共性前瞻性研究。去年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实现两位数增长,跻身千亿元产业行列。
  一个平台可谓一艘创新“航母”,具有一流的研发、中试设备,掌握丰富的业内信息,具有较强的成果转化功能。上海石墨烯产业功能型平台,去年分别与三家院所的科研团队签约,并提供优惠条件:为中试项目提供场地、设备、工程人员、资金等支持;如果中试成功并进入产业化阶段,双方按一定比例分配收益;如果失败,费用全部由平台承担。去年,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一项导电剂浆料成果,通过中试实现产业化,平台将其介绍给上海航天电源技术公司,大大缩短了上市时间。
  平台的强大,一个重要原因是由政府自上而下主导建立,并灵活务实地给予财政支持。在前期研发阶段,政府先“给钱”后“考核”。财政投入与绩效挂钩:平台运营收入高,政府投入也高,反之投入就少。在今年新出台的政策中,这方面的扶持政策更灵活:采取“机构式资助”方式,将财政资金直接拨给机构,让平台管理层拥有更大的经费使用权。正是依靠这样的扶持,上海微技术功能型平台引进世界一流研发设施,短短几年研发出六轴传感器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申请国际发明专利14件、国内发明专利111件。
  为提高效率,功能型平台交由企业按市场化运作。例如上海石墨烯产业技术功能型平台,由市科委和宝山区政府联合打造,却由海归创办的公司通过竞标运营。为了更好地进行市场化运作,上海探索财政投资“退坡”机制——平台具有“造血”功能后,财政资金逐步退出,吸引社会资金进入。上海市科委相关处室负责人特别提醒:平台由企业运作,但不能由企业控股,否会则影响它的公益性。很多地方的公共研发平台由企业控股,结果建成企业的“后花园”,对行业发挥不了带动作用。
  功能型平台,是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四梁八柱”的重要内容。据了解,在2017年已建成6家功能型平台的基础上,到2020将建成约30家,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