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观点

留住全科医生落实激励机制是关键

2018-02-07 作者: 齐静 来源: 大众日报
  □齐静

  受到流感病毒侵袭,4岁的申鹏持续高烧和咳嗽,在妈妈带领下,来到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二诊室。申鹏和他妈妈并不知道,如果不是北京大学医学部全科医学专业毕业生姚弥来这里工作,申鹏就只能去人满为患的三甲医院看病,光排队就可能要耗去一上午的时间,同时还要冒着交叉感染的风险。(2月2日《中国青年报》)
  近日,一场大规模的流感侵袭,让我们再次看到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短板——由于基层医疗设施简单、全科医生缺口大,本应留在社区就诊的患者纷纷挤进大医院,一些大医院的急诊科、呼吸科、儿科等不堪重负,患者也不得不面对路途奔波、长时间排队等情况。
  “看病要去大医院”这种惯性思维的形成,究其原因是与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密切相关。在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中,扎根基层的全科医生原本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合格的全科医生可以解决九成患者的医疗问题,只有一成患者需要转到大医院治疗。但由于我国的全科医生制度建设起步晚、基础薄,全科医生培养体系还不够健全,不仅全科医生比例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人员素质和专业水平也存在不小差距。
  而在如此紧迫的现状下,我国基层全科医生却仍在流失。在媒体报道中提到,自2012年开始招生,北医全科医学系共有31名毕业生,仅7人留在社区医院担任全科医生。全科医生执业地点在基层,相对而言,收入水平、社会保障、职称晋升、生活便利、孩子教育等各方面条件均不如大医院,岗位吸引力不足,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收入、待遇、晋升等方面特殊政策保障,确实难以留住高水平的全科医生。那些选择留在基层继续奋战的优秀全科医生,更多的是一种对职业的坚守。毋庸赘言,让全科医生扎根基层、奉献基层,仅靠高尚品质和道德自觉远远不够,更要有相应的制度保障和激励机制。
  近日,国办印发《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提出要改革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工资制度,增加全科医生的收入来源,这无疑契合了现实需要。但要想让激励机制真正发挥作用,关键还是要看地方如何落实。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中多少可用于人员薪酬分配,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如何给优秀全科医生一定倾斜等等,仍需要我们进一步细化和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