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头版

初心使命的重要体现

——一谈加快山东乡村全面振兴

2018-01-1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评论员 任宇波

  “三农”问题,事关复兴伟业,事关国计民生。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对地怎么种、怎么缓解地少水缺、如何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等等作出重要指示,殷切期盼,言犹在耳。新年伊始,我省召开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新时代山东乡村振兴战略,吹响了加快乡村全面振兴的集结号,其最为强劲的音符,就是矢志不渝的为民初心。
  不忘初心,首先不能忘记农民。山东是农业大省,也是农民大省。9900多万的人口当中,一半居住在农村。数量庞大的农民工兄弟们,每年奔走城乡之间,讨生活,谋幸福。算一算他们的收入,增速跑赢了GDP,但增收越来越难,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越拉越大;山东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逼近60%,然而一边是越来越现代化的城市,一边却是越来越萧条的乡村,这绝不是我们要的现代化。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奋进,乡村不应是城市繁荣兴盛的背景板,农民不应成为分享红利的旁观者。新一届省委深切认识到,没有农民的小康,我们的小康就是拖着“短腿”的小康、低水平的小康;没有农民的富裕,我们的共同富裕也必然无从谈起。农民问题不解决,“初心”就没有了出发点,“使命”就找不到落脚点。省委领导同志不打招呼搞调研,走村入户,倾听群众心声,了解民情疾苦;在调查的同时,又对农村发展的路子该怎么走、农民问题该怎么解决,进行深入思考,全局谋划。向贫困程度最深、最落后的地区聚焦,从最薄弱环节、最突出的问题入手,集中精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出行难”等难题,积极推进农村“七改”工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省农民群众生活水平有了新提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让初心与民心相互激荡,始终与农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苦在一起、乐在一起,“三农”工作在新时代前所未有地站到了决策者心中至高位置,成为新一届省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最为生动最为温暖的诠释。
  农民问题,只有放在整个现代化进程中去考量,从民族复兴的进程中去安排,才能得以切实解决。在这个意义上,乡村振兴不是普通意义的振兴,而是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匹配的高水平的振兴;乡村振兴战略绝非单从乡村发展的角度考虑,而是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制定的国家战略;绝不仅仅是农民、“三农”工作者的分内事,更是全省上下、社会各界必须高度重视的头等大事,是我们的初心所使、使命所系、责任所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从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发展、抓好基础设施、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抓好乡风文明、乡村善治、促进农民增收、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深化农村改革、规划引领等十个方面,作出了重要安排部署。可以想见,在未来山东发展格局中,乡村振兴战略所带来的不仅是农业农村面貌的焕然一新,更是农民生产生活水平划时代的进步与跨越。我们惟有不忘使命、积极作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才能牢牢把握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才能将这一伟大战略构想转化为“三农”发展的生动实践。
  初心和使命不是凭空产生的。只有回应时代诉求,满足人民期盼,才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迈进新的时代,广大农民群众期盼收入越来越高,工作体面有尊严,也希望经济来源渠道广,增长幅度大;期待生活越来越便利,能享受和城市一样的生活设施和社会福利;期盼机会越来越多,既能扎根乡村,也能融入城市,全面发展的束缚被打破,向上流动的机会大大增加。如果说过去广大农民群众要求吃饱穿暖,那么如今也对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的权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扩大公共服务和缩小城乡差距产生了更强烈的渴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对农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最为真切的呼应。但也要看到,乡村振兴,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久久为功,持续发力。我们既要登高望远,又要脚踏实地;既要抓住当前群众最关心最困扰的问题,主动出击、尽锐出战,也要着眼长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积小胜成大胜。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让我们豪情满怀迈入乡村振兴新时代,以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以坚定的决心、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山东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