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视点

泰安市把民生事业放在财政保障首位

财政“蛋糕”做大,民生支出创新高

2018-01-12 作者: 姜言明 曹儒峰 来源: 大众日报
  ◆2017年,泰安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56亿元,其中用于各项民生事业的支出达到282.2亿元,同比增长6.1%,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79.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民生支出再创新高,民生占比再达八成,确保了各项政策全面落实,保障标准稳步提高。
  □ 本报记者 姜言明 曹儒峰
    本报通讯员 文 锋 高 磊


教育发展 保障先行
  “现在孩子们的教室很宽松,每个班的人数也不是太多,比以前我们上学的时候好了很多。”泰安市民陈女士的儿子今年读一年级,看到现在学校的教学环境她觉得很满意。
  泰安市不断加大投入,着力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仅2017年,泰安市财政局便投入51.89亿元,新建扩建中小学237处,推进解决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基本完成“全面改薄”任务。
  泰安一中新校区投资6.5亿元,高起点高标准建设。2017年,泰安一中新校区顺利启用,第一届学生在这里开始了崭新的高中生活。新老校区生源均衡,新校区是百年名校的传承和发展,为提升泰安教育质量带来强劲力量。
  与泰安一中新校区同时启用的,还有泰安市实验学校万境水岸小学、英雄山初级中学、岳峰小学高铁校区、岱岳实验中学天平校区等4所学校,同时,高铁新区共新建中小学8处。新学校高标准建设,向城市西部、南部布局,逐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实现了城区教育资源的提质扩容,把更多的孩子纳入到泰安幸福教育圈。
  教育发展,保障先行。本着教育优先发展的思路,全市各级政府从人、财、物等方面全力支持教育发展,不断完善教育保障体系,让百姓切实体会到民生保障带来的实惠。按照小学710元、初中910元标准,全市统一了城乡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对寄宿制学校按照寄宿生年生均200元标准增加公用经费补助;对农村不足100人的规模较小学校按100人核定公用经费,超过100人不足200人的规模较小的学校按200人核定公用经费;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达到6000元……
公共财政阳光照进每个角落
  随着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社会保险已实现对全体公民的制度全覆盖。在服务方式不断改进的同时,泰安市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也在不断深化,保障能力不断增强。2017年,全市共收缴社会保险费142.6亿元,发放社会保险待遇134.8亿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自2005年起实现“13连涨”。
  全市投入5.4亿元,用于社会福利救助、优抚对象保障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政策落实。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至平均499元/月和每人每年3762.5元,城乡低保标准之比缩小到1.6:1。直接医疗救助水平、临时救助人均水平分别达到2915元、2197元,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五保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全面建立,基本生活标准全部达到每人每年5200元。“一站式”医疗救助即时结算机制实现县级全覆盖,5年累计救助群众41.3万人次。
  全市投入资金10.7亿元,完善了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投入3.3亿元,进一步提高了城乡低保标准和特困人员供养水平。全市养老床位达到3.7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达到37张。
  此外,全市投入资金19.1亿元,健全完善了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将政府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420元提高到450元;投入2.8亿元,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由年人均45元提高到50元;投入1.1亿元,用于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为民撑起“保护伞”
  2017年,泰安市及以上财政还落实资金5.8亿元,支持全市实施棚户区改造34039套;争取国家开发银行棚户区改造专项贷款39.6亿元,支持24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
  特别是围绕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市及以上财政落实资金7.6亿元,支持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等各类项目加快实施;围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落实资金3亿元,支持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全力争取泰山山水林田湖修复工程纳入国家第二批试点范围,中央和省财政下达首批补助资金9.6亿元。
  把民生事业放在财政保障的首位,泰安市财政局把富民政策、暖民举措,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为民撑起了全覆盖式的“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