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视点

文物保护利用非遗有序传承

用文物古迹讲好潍坊故事

2018-01-12 作者: 宋学宝 张蓓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宋学宝 张 蓓

  潍坊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加快建设“文化名市”战略推行以来,潍坊市文物保护部门通过深入实施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全面做好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各项工作,用文物古迹讲好潍坊故事,传播潍坊声音的情况。
调动各方力量保护文物
  在坊子区的老街区,有一处静谧、独特的德日式建筑群,经历了上百年风吹雨打后,仍悄无声息地散发着异国风采。这里刚刚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保护修缮。
  包括坊子德日式建筑群中的德日军医院、德军司令部、德建天主教堂神父住宅、日本铁路工人住宅、寒亭杨家埠年画作坊、潍县侵华日军宪兵队原驻地等10余处省级以上文保单位的保护修缮工作先后完成。齐长城、昌邑姜泊民居群、昌乐田家老庄明楼等10余处省级以上文保单位正在修缮施工。
  潍坊市对已修缮完成并适合对外开放的文保单位,适时开放。如德日式建筑群、真教寺、清真寺、基督教建筑群、乐道院等,已全部免费向社会开放;十笏园、坊子炭矿遗址文化园等收费开放,对特殊群体实行门票优惠。2017年潍坊市还实施了潍日高速、G206威汕线、G309青兰线、S222央赣线等国省道改线和道路拓宽改造等10余项基本建设工程前的考古调查与勘探,既确保了地下文物安全,又保证了基本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 
  “在上级资金支持的基础上,潍坊市加大县、镇财政和社会资本注入,吸引了更多的社会力量进入到文物保护利用领域。从前期试点情况看,项目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潍坊市文物局局长刘允泉告诉记者,包括精心策划了姜泊村史馆、红色马渠、齐西家风家训馆、王氏家庙、峻青故居、董书香故居等多个利用市、县两级文物保护单位作为载体的文旅融合项目。
博物馆成“市民课堂”
  2017年1月,潍坊市博物馆获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潍坊市成为为数不多的同时拥有两家一级博物馆的地级市。2017年已建成9家非国有博物馆,涉及非遗、服装、文房用具、书画、钱币等领域。全市44家各级各类博物馆常设展览达180个,举办临时展览超过200个,主动引进外展走进潍坊,全年入馆观众人数突破300万人次。
  “原来青州是古九州之一,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还在青州设立刺史部。”在一次讲座上,潍坊护理职业学院的学生张启明,第一次走近青州古老的历史。这个讲座是青州博物馆推出的社教品牌“海岱大课堂”。
  潍坊市各级各类博物馆利用重大节庆及周末等时间节点开展各种社会教育活动500余次。以流动展览配套公益讲座的形式,进学校、部队、社区、村庄等社教活动达130余次,直接受益观众6.5万余人次;通过开展“文博知识小课堂”“小小讲解员培训”“青少年行走古街”等研学活动,为青少年营造了素质教育“第二课堂”;通过推出“海岱大学堂”“潍水讲坛”等系列公益讲座活动,让博物馆逐步成为生动的“市民课堂”。
  一年来,潍坊市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创产品千余种,组织参加北京国际文展会、济南国家文物装备博览会、广州文交会等,展示潍坊市博物馆研发的文创产品,并获得多个奖项,社会美誉度显著提高。
讲好潍坊故事
  南北朝时期佛教造像、临朐山旺古生物化石、青铜器、古代书画、陈介祺有关文物……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中,潍坊市梳理出了一大批成系列的精品文物,并依此举办了“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展”“陈介祺特展”等精品文物展的巡展。
  “我们根据创城实施方案和评估标准,在创建中积极打造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好各级各类文物单位,以实际行动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刘允泉说,2017年已开展了市区文物古迹的普查与登录、博物馆建设和文物修复保护工作,并与国家、省文物局领导、专家做了初步沟通;会同市规划局编制了相关规划。
  传播好潍坊声音,潍坊市通过《中国国家人文地理·潍坊》《山东省志·文物志》《潍坊市志》对文物的撰写,让潍坊声音传的更远更广。全市文博单位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5项,与山东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以及中国孔子文化基金会等合作建成教学研究基地。全年在各级报刊上发表文博专业类论文或文章100余篇,并获得省考古学会、省博物馆学会优秀成果奖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