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读书

乡村,我们精神的故乡

2017-12-2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胡艳丽
  何江,一个在湖南山村里长大的孩子,考上了高中、大学,把书念到了哈佛,成为首位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演讲的中国人,还获得世界顶级智库阿斯彭研究院学者荣誉。在他的《走出自己的天空》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朴实的农村少年踏实地学有所成后,回望自己成长路径,写下的一本关于自己、家庭、乡村的传记,也可以说是转型发展期微观视角下的中国乡村传记。
  书中有山园田林的生活杂记,有家人、乡亲、外乡人的故事,还有一些夹杂着传说、梦境,半梦半醒间的“往事”。这样的生活,有苦有甜,有滋有味,这样的书品起来令人感慨良多。
  看上去柔弱的母亲,不仅有编渔网的绝活,还学会了捕蛇,会用火疗的方法帮儿子解蜘蛛毒。父亲不仅是庄稼地里的好把式,修农具的好工匠,还是捕鱼的能手,还会自己烧砖、盖房子。父亲说“别把自家门口的这些人看扁了,这些山野间的农民、樵夫、打豆腐的汉子,其实个个都身怀绝技”。
  时光荏苒,这些身怀“绝技”的长辈们,正在逐渐老去。
  很多事儿,当时经历是苦,若十年、二十年之后,乃至在古稀之时再回望,则是宝贵的财富。小时候的何江也会抱怨生活的苦,但母亲教育他要知足,父亲告诉他男子汉是要当家的,要吃得苦中苦。在农村,苦,是要咽在肚子里的;疼,是要忍在心里的;困难,是要想尽一切办法克服的;父母,是一定要孝敬的;规矩,是一定要遵守的。如果说何家有什么教子秘方,那就是简简单单的这一句话。
  城里长大的孩子,永远无法体会身下睡的稻草秸杆里生出虫子,喝水要到半里外的地方打水,四五岁就要到农田里体验劳动的苦,而被父母宠大的孩子,在外面受不得委屈,忍不了不平,也没有勇气去承担压力、面对风险。如果说何江的这本书,给了天下的父母什么样的启示,那一定是向何江的父母学教育,从小就要开始打磨孩子的意志,去除身上的娇气,锻炼成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中国是传统的农耕社会,农业文明养育了中国人吃苦耐劳、乐观向上,勇于面对一切困难的性格。可以说农民的性格,就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性格,是中国人的本色。尽管这中间会存在一些小农意识,但都改变不了人们心中的善良本色,人们心底的善良、温厚、坚忍始终都在。
  中国广大的农村培养出了一批如同何江这样优秀的学子,即使站上了世界顶尖的演讲台,他心中牵挂的仍然是家乡和他父母一样的父老乡亲。他希望能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改变家乡。这不仅是何江的责任、也不仅仅是农村走出的学子们的责任,更是中国整个社会的责任。除了要为农村送去现代化文明,改善他们医疗、教育、基础设施条件,更应深入思考如何传承那些带有哲学意味的传统文化。因为那是我们文化的根基,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是我们精神的故乡。
  《走出自己的天空》
  何江 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