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县域

“咱要给农民打好工”

——宁阳供销社帮助小农户衔接大农业

2017-12-29 作者: 姜言明 来源: 大众日报
  □本报记者 姜言明 
  本报通讯员 李辉 宁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如何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围绕提升小农户竞争力,把小农户纳入现代农业的发展轨道,宁阳县供销社构建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破解“谁来种田”“谁来服务”“谁来经营”等问题。
生产合作
让农户种地更轻松

  “把土地流转出去,自己也能安心在这挣工钱,一个月收入八九百块钱呢!”64岁的鹤山镇西山前村村民何树芹,在村内的假发手织加工点一边忙活,一边感叹。
  何树芹家有近20亩地,一个闺女已出嫁,两个儿子在外打工。老伴走后,她索性把这些土地按照每亩900元/年的标准全部流转给了鹤山为农服务中心。
  为农服务中心,由鹤山供销社引领,以鹤山农民联合社为投资主体,与西山前村委合作,并吸纳8家种植大户共同参与组建。中心流转土地3000亩发展优质小麦、玉米种植,整合购进大型机械设备20多台(套),并建设完成了鲁西南地区最大的日加工300吨粮食烘干生产线一条。
  县供销社党委委员、理事会副主任孙文君说,一个基层服务中心可覆盖3万—5万亩耕地,服务方式有两种:“保姆式”全托管,提供耕种、管护、收贮、烘干、出售等一条龙服务,“菜单式”半托管,百姓需要啥就点啥。
  在东疏镇滩头为农服务中心,500多家小农户主动入社成为会员,享受“点餐”服务。大伯集村村民张丙义给记者算了笔账:入社享受会员价,每亩地仅种子、化肥、农机作业分别可节省40元、50元与140多元,种地成本一下就降低了230多元。
  而对基层服务中心无力承担的项目,供销系统组建的县级农业服务公司则有了用武之地。2017年夏季小麦条锈病大面积爆发,社属的4个飞防作业队、30架飞机“齐上阵”,一天作业一万四千多亩,一个乡镇的飞防任务3天就完成,亩均费用还节省了近三成。
  目前,宁阳供销系统依托已建成的8处为农服务中心,完成大田托管服务面积20多万亩,为农服务中心正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阵地。
供销合作
让农户吃上“省心丸”

  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如何抵达百姓餐桌?好的销路是关键。“加入合作社,咱就踏踏实实地种姜就行,跑销售、跑市场的事就交给供销社、合作社了!”磁窑镇东泗望村村民翟恒彬高兴地说。
  老翟所说的合作社,正是县供销社结合蒋集、磁窑等乡镇百姓的种姜传统而创办的泗望生姜专业合作社,专业社与重庆九九红、四川天味等食品公司合作,订单供销。合作社负责人孙前进介绍,生姜收购价比市场价高10%,入社农户由开始时不足300户发展到现在的2000多户,年售生姜3000多吨,年销售收入2400万元,户均增收近500元。
  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小农仍将是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组织形式。为此,宁阳县供销社党委书记、理事会主任刘庆明表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供销社必须遵照“改造自我、服务三农”的新要求,加快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大组织、大平台与小组织、小农户的有机结合。
利益联结
让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对接

  在以产业为基础,健全农业生产、供销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同时,以共享为核心,小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更加紧密。
  以鹤山为农服务中心采取的“服务中心+种植大户+村两委+农户”模式为例:农户可获得土地租金每亩900元/年,以及外出务工收入;村集体因参与组织协调获得服务费每亩50元/年;优质小麦每斤价格比市场高出1毛多钱,以及种植成本的降低,种粮大户收入可观;服务中心则以提供农机作业、病虫害防治、农资出售、粮食烘干等服务获得收益。
  “2017年秋收,两个半月时间,我们的粮食烘干生产线完成玉米烘干1.2万吨,实现利润100多万元。”鹤山为农服务中心负责人贺永林介绍,目前,他们正加快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组织更多的小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共享“保底+分红”双重收益模式,实现农民组织化与服务规模化有效对接,把小农生产引入到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上来。
  “由过去卖农资到现在卖服务,我们要做的,正是普通小农户、一家一户想干却干不了的事,引导社会资源向现代农业服务领域聚集,叫响‘农民外出打工,供销社给农民打工’口号,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刘庆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