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时政

2017-12-2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探索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新模式
  □肖芳 胡金海
  
  “专业人才的匮乏,是制约山东外经贸企业跨境电商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11月16日,在2017第三届山东跨境电商生态峰会上,山东外贸职业学院院长刁建东表示。
  据统计,2016年,山东省有经营实绩的外贸企业有3.8万家,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缺口超过50万。早在2013年,山东外贸职业学院便在国际贸易、电子商务专业设立跨境电商方向,目前,已累计向社会输送跨境电商专业人才2000人,但却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刁建东说,当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热议话题,山东外贸职业学院跨境电商方向的学生,却常常是还没毕业就被企业“抢先预订”。
  刁建东分析认为,导致我省跨境电商人才缺乏的痛点主要在于:一是目前国内高等院校尚未设置跨境电商专业,教学资源的欠缺和跨境师资力量的不足影响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二是与经济更为发达的广东、浙江等地相比,我省外经贸企业制造型企业较多,经营惯性思维较强,跨境电商能力成长相对缓慢;三是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实践实训资源不足,国内模拟教学软件的开发不够完善,学校与企业实训资源的对接、校企合作的模式和深度等都存在困难。
  为突破跨境电商发展的人才瓶颈,自2016年起,受省商务厅委托,山东外贸职业学院启动“跨境电商进万企”专项培训计划。这是国内目前省域层面行动最早、培训规模最大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计划,全部由政府买单,普惠企业。
  据介绍,该专项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跨境电商政策培训,阿里速卖通、亚马逊、Ebay、自建站等跨境电商平台实操培训,Google、Facebook等跨境电商营销培训,跨境电商物流及支付类业务培训,海外品牌、团队建设管理培训。培训形式主要包括大规模宣讲会、业务实操培训班、平台与企业对接会、人才供需对接会、地市定制培训班、企业座谈、老板沙龙等,可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受众的多样化需求。此外,山东外贸职业学院还建立了“齐鲁跨境电商云学堂”,将培训课程从线下拓展到线上。
  为将更多跨境电商业界精英纳入师资队伍,今年3月,在省商务厅、教育厅的领导下,山东外贸职业学院牵头成立山东省跨境电商产教联盟,联合省内1400多家跨境电商企业、40多家院校和6家行业协会,共同探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和跨境电商产业发展。
  目前,该联盟已经引入阿里巴巴、亚马逊、Ebay、Wish、DHL、Paypal、谷歌、领英、大龙网、山东邮政、中国银行、秦工国际、新华锦信贸环球等一大批跨境电商企业。这些企业或参与授课,或参与交流,或提供需求对接,为跨境电商人才培训提供专业力量。
  “培训专家实战经验丰富,倾情奉献。培训内容贴合跨境电商业务实际,实操性强,案例丰富,干货多多,受到了广大参训人员的普遍欢迎。”刁建东表示。
  据统计,“跨境电商进万企”培训班迄今已经举办54期,培训企业业务人员、高校骨干教师、行业协会人员、商务部门管理人员等近17000万人次;全省已有11000多家企业的有关人员和40家高校的有关教师通过培训了解和掌握了跨境电商运营的基本技能;近30%受训企业在营销、销售、品牌等不同环节开展了不同程度的跨境电子商务业务,迈出了借助跨境电商创新发展的第一步。
  除为跨境电商企业培养人才外,山东外贸职业学院还搭建起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孵化平台。
  2016年初,在李沧区政府的支持下,学院建起青岛市跨境电商孵化基地,为青岛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和外贸企业跨境电商项目孵化提供服务。依托该基地,学院打通跨境电商经营全链条,为企业在店铺注册、店铺运营、对接服务商等方面提供“保姆式”服务,手把手引导企业在跨境电商经营中快速完成从0到1的转化。
  今年6月1日至8月28日,来自全省17市的30家制造业企业和外贸企业来到青岛跨境电商孵化基地,参加山东外贸职业学院组织的“山东省品牌卖家亚马逊平台90天孵化营”。该孵化营采用脱产集中培训的形式,历时90天,帮助企业注册、运营亚马逊店铺32个。
  最终,所有参与企业均在培训期内实现出单,孵化成功率100%。30家企业在此次培训中共计出单24069单,总金额达355923.28美元,单家企业最高销售额实现85057.88美元。
李沧区中心医院
争做“有温度的医院”
  在整个社会呼吁传播正能量的当下,李沧区中心医院全体干部职工深知“温度”在医疗服务中的重要性,全体医务工作者常怀“仁爱之心”,用实际行动关爱患者,了解和理解患者,“做一家有温度的医院”是李沧区中心医院全体干部职工的心愿。
  李沧区中心医院是李沧区唯一的非营利性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坚持“诚信、优质、低费、高效”办院方针,开展住院、门诊、门诊统筹、门诊大病、居家护理等服务。医院相关领导介绍说,多年来医院不断改善就诊流程,提升医疗服务品质。医护人员不仅将注意力聚焦在疾病和患病器官上,而且在诊疗的过程中,关注病人精神层面的需求,让病人得到尊重,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
  医院开展优质医疗服务体现在“三个性”上:第一是服务的便利性。简化就医流程,门诊大厅增设门诊服务中心,集中解决一系列问题。第二是服务的超值性。打造优质服务链,率先开展无陪护病房试点,推出“温馨即时贴”“亲情传递板”等人性化举措。第三是服务的感情性。每一位出院患者都会得到一张精美的心形“出院温馨提示卡”,上面有就诊科室联系电话、主管医生姓名及电话、复诊时间、在家饮食和用药注意事项等内容。
  (姜莉)
即墨区让法治精神润泽群众生活
  “七五”普法以来,即墨区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群众法治需求上找准着力点,让法治精神更加密切地融入城市发展,润泽群众生活。
  三化模式,寓教于乐。“种德者必养其心,守法者必利自身”,在即墨区法治文化公园里,这样的普法格言随处可见;公园入口处的宪法序言墙,广场中心铭刻“宪法”的巨大石书和“法”“德”流动灯箱构成的法治文化长廊,吸引着来这里锻炼和游玩市民们的目光。每月还会在法治文化公园举办丰富多彩的法治宣传活动和法治文艺演出,这种生活化、亲民化、立体化的普法形式将法治理念近距离传播给普通群众,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普法品牌,不断涌现。在龙山街道,一位小伙子正在讲台上讲解《婚姻法》,可以容纳200多人的法德大讲堂座无虚席。原来,这是镇街一级法治宣传辅导站的工作人员小解在为机关干部和普通群众上法治课。随着法治宣传教育新理念的全面推开,诸如,小解普法、法德大讲堂等一大批富有即墨特色的普法品牌不断涌现,在潜移默化中润泽着人们的生产生活。
  根植传统,法德融合。“马大宝喝醉了酒忙把家还……”在东太祉庄村法治文化广场,柳腔剧团演员们为当地村民演唱柳腔剧目《借亲》,站在场边互动的主持人,冲着观众喊了句:“喝酒可不能开车啊!”台下传出阵阵笑声和掌声。群众参与度是普法宣传效果的“晴雨表”,即墨柳腔剧目中蕴含了很多传统法治道德观念,把当地老百姓喜欢的柳腔和普法教育结合在一块,生动有趣,群众也愿意听。
  (王希东 张晓帆)
六汪镇满足育龄群众计生需求
  今年以来,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六汪镇积极应对生育政策调整、卫生计生机构改革和落户、出生医学证明办理等制度改革给人口计生工作带来的影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常抓不懈,力促全街人口计生工作顺利开展。
  加强培训教育,努力实现思想不散、干劲不松、力度不减。针对当前面临的新形势,六汪镇党委政府及时研究措施,对镇计生服务中心全体工作人员以及村党支部书记、村级计生工作人员加强思想教育和政策培训,转变其思想观念、提高其认识水平。同时通过党政领导亲自调度计生工作开展情况、开展集中教育培训活动等方式,确保镇、村计生工作人员和村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计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人员保障。
  加大群众性宣传力度,营造正确的社会宣传舆论导向。六汪镇利用多种渠道,加大对人口计生政策的宣传力度,利用村居人口学校、人口文化大院等阵地,对育龄群众进行面对面宣传教育;印制计生政策法规明白纸在每个行政村广泛张贴,入户发放;利用宣传车和村广播喇叭集中宣传,反复解读相关政策;及时刷新宣传标语、更新宣传栏,营造良好的计生工作氛围。
  及时调整思路,做好责任目标与新形势、新要求间的结合文章。六汪镇坚持实行两孩生育告知制度,并提高办证效率,缩短办证时间,鼓励群众孕前办证。加强月访季查和打击“两非”力度,堵塞选择性别生育漏洞。加强与民政、医疗等部门的联系,每周由镇计生服务部门与协作单位联系,及时通报信息。加强流出人口管理,认真核实外出人员婚、孕、育情况,杜绝育龄妇女因流出而造成漏档漏管和漏报瞒报。
  (王晓琼)
即墨高新区
拆违之后重利用
  违建房变成长势喜人的麦田,违章建筑拆后修建“如意广场”,臭烘烘的畜禽养殖场变为亮丽的绿化地……复耕、绿化、添景,这样的变化正在即墨高新区发生。
  “治违不是简单的拆违。”即墨高新区治违领导小组副组长于江水表示,拆违并非终极目的,“拆”是为了更好地“建”,“破”是为了更好地“立”,在全区上下强力推进“治违”的同时,拆后利用工作正在同步跟进。
  12月3日,窎庄村党支部书记于光强正在带领村民在村西北一处拆除后的空地栽植苗木。
  然而,就在几个月前,这里还是一处臭烘烘的养猪场。原来,该村一于姓村民把猪养在了自建无手续的旧房子里。夏天,周边到处臭气烘烘、苍蝇乱飞,村民连窗户都不敢开。周边村民反映强烈,多次到村委和即墨高新区管委反映情况。高新区执法人员在调查取证后于8月31日将这个养殖房依法拆除。“养殖房拆了后,土地空着也是空着,总要把它利用起来。”于光强说。
  拆后添景是一项深受群众欢迎的民生工程。这几天,家住窎庄村的于大伯很高兴。自家门前破破烂烂的旧房子拆掉了,门前视野变得开阔了,马路拓宽了,6000多平方米的如意广场建起来了,环境变美了,大伙休闲健身有了好去处。
  原来,于大伯门前有一大片空地,按照村庄早期建设规划为2层住宅区,但是在新版土地利用规划中,该地块为一般农田,不能进行农房建设。空地上,有两处历史遗留违建房,年久失修、无人居住。这么大一片空地,就这么闲着,村里很多群众对此一直有意见。为解决这一问题,高新区管委相关工作人员与村“两委”干部召开专项会议研究该事项,决定根据土地性质,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拆除违建,建设如意广场。
  另一项拆后利用,“复耕”工作已初见成效。位于韩家岭的一处违建地块,一台挖掘机正在拆除水泥地面,为后面的复耕工作打基础;龙河庄村的两处违建板房在今年6月份被强制拆除后,业主在这块土地上复耕,种上了麦子;柳沟五村的一处违建地块,在高新区执法人员强制拆除其正在施工的钢结构厂房后,国土部门正在指导业主按照要求进行前期复耕工作。
  拆后硬化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拆后利用方式。今年以来,即墨区把村庄道路硬化纳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工程。截至目前,西桥头村、后港洪水村等9个村庄,拆除17处阻碍村庄硬化的违章建筑,拆除面积610平方米。拆除后,村庄及时进行道路硬化。
  “每拆除一处违法建筑,我们都要求及时清除建筑垃圾、平整土地,该恢复原状的恢复原状,该复耕的复耕。”于江水说,拆并不是目的,最重要的是做好拆后的复垦复绿工作,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治违”带来的巨大变化。
  (孙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