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政法

用真情服务构建关注民生“第一窗口”——

“有困难找市南检察室”

2017-12-13 作者: 肖会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肖 会 
    本报通讯员 王凯忠 杨金坤

  “经你们协调,昨天对方已把剩余的医疗赔偿款给我了。”12月4日一大早,临清市金郝庄镇居民赵秀英来到临清市人民检察院派驻城南检察室,握住检察室主任李延奇的手不停道谢。
  多年来,临清市人民检察院派驻城南检察室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以保障民生、服务基层群众为己任,用真情服务构建起关注民生的“第一窗口”,使“有困难找市南检察室”,成为辖区群众的共识。
解民忧,春风化雨暖千家
  “群众是天,群众是地,做好群众关心的小事就能顶天立地。”城南检察室全体干警始终把白云同志的话当做座右铭,立足岗位、拓展服务,把基层群众的疾苦牵挂在心里,把温暖送到贫困群众心里。
  2016年春节前夕,天上飘着纷纷扬扬的雪花,原来泥泞的道路上结了厚厚的冰层。在风雪弥漫中,城南检察室的全体干警拎着米面、食用油、水果和日用品,来到八岔路镇敬老院。李延奇说:“每年都是这个日子陪伴老人,都形成习惯了,要是不去,老人们会失望的。”对于八岔路的孤寡老人,干警们牵挂在心,每逢节假日,大家都轮流前来照顾陪伴他们,赶上年节,全体干警都要到这里与老人们“团圆”。
  82岁的唐桂英大娘,听说干警们要来,早早洗漱完毕,告诉服务人员千万把房间收拾干净,生怕干警们进屋闻到什么“异味”。“冷不冷啊?你的手冰凉。”刚刚走进屋,大娘就赶紧拉过干警小敏,给她暖手。
  刘垓子镇北薛村的赵志伟是刑事被害人,家中68岁的母亲和13岁的儿子赵楠(化名)相依为命,生活十分困难,城南检察室的干警就成了他们的依靠。大家不仅凑钱给祖孙俩,还时常送来棉被、衣服等日用品。12月6日,李延奇又带领干警来到家里进行慰问,鼓励孩子好好学习,帮助他们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叔叔阿姨,你们都是好人。我一定好好学习,长大也做个维护法律公正的检察官。”面对检察官们,刚刚上小学六年级的赵楠(化名)说。
系民生,化解矛盾在基层
  2016年11月,该检察室辖区村民张超民,来到检察室反映,他借钱给邻村村民杨万年15万元,约定借款到期后,杨某将自己企业生产的化肥以还账的形式抵给张超民。但他委托质检部门检测后发现,杨万年给自己抵账的化肥为不合格化肥,张超民要求将化肥退还杨万年以现金还款,杨万年以化肥质量合格为由不予认可。
  “化肥质量,影响着农民一年的收成,兜售假种子、假化肥是典型的坑农害农!”接到张超民反映的情况,检察室干警经认真核对事实,并查看了山东省质检局出具的化肥不合格报告,认为杨万年的行为已达到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立案标准,遂将此案线索移交侦监科。侦监科将该案移送到该市公安局,公安局经对案件调查核实,对杨某立案侦查。“不让老实人吃亏,你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真诚为民的服务宗旨!”张超民对城南检察室干警表示。
  “我们要不断发挥‘神经末梢’作用,扎根基层,服务基层,认真解决基层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能影响切身利益的事。通常,我们在为民解忧的过程中,还能够及时发现各种犯罪线索,这就是实践检察官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诺言。”李延奇说。
顺民意,检务开展更畅通
  城南检察室敞开大门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几年来,在规定的“检察开放日”活动之外,还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广泛邀请辖区6个镇纪委书记、市镇级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等,纷纷走进派驻市南检察室,零距离观察检察机关工作开展情况。检察室还组织干警深入辖区镇村走访调研,向群众发放“检民联系卡”和联户连心调查问卷,面对面听取群众对检察机关的意见和建议。
  2016年12月4日是国家宪法日,城南检察室结合开展的“五进两服务”走访活动,广泛地开展法律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活动中发现辖区某村党支部书记段某利用其家属名义,领取危房改造补助款13000余元。据了解,段某在村任职20余年,有10余亩耕地,并在村里领取工资,家庭经济条件在本村属于中等水平,不具备危房改造必须是五保户、低保户、残疾人贫困户及其他贫困户的情况。该检察室干警通过查询该村账目,危房改造补助款账目,询问该村村委会会计,在事实面前,段某很快供述了在担任党支部书记期间,利用职务之便,明知本人家庭不符合危房改造条件,以妻子的名义骗取国家危房改造补助款13000余元占为己有的事实。对此,城南检察室干警立即着手调查,经过深入调查,依法立案,使相关责任人受到了相应的法律制裁。
  “派驻市南检察室自建立以来,自觉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维护群众权益,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真正做到了‘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该院副检察长史镇顺说。
  (应当事人请求,本文涉案人员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