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结缘谋发展 校企合作促双赢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与浙江新农股份合作发展之路

2017-12-07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陈世伟

  日前,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群辉等到访山东经贸职业学院,赠送“搭校企合作平台、创产教结合硕果”的锦旗,并就学院选派教师担任公司全职法务兼内控总监、企业管理人员入校培训、学生赴企顶岗实习、就业及校企双方共建新农学院等合作项目达成合作意向,为实现校企共建、共享、共赢开启新篇章。
由怀疑到点赞的转变
  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81年,是集科研、开发、生产和营销为一体的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015年1月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正式挂牌。先后获得中国自主创新能力行业十强企业、中国专利金奖等十余项荣誉称号。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仅仅通过口头推荐,我对学院教师胜任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这项重要的工作心存疑问。”徐群辉此前毫不避讳地表示。随着公司规模不断扩大,“主板”上市工作提上工作日程,管理体制改革已迫在眉睫。
  面对公司副总经理张长胜的大力推荐,公司董事会决定:先与山东经贸职业学院相关团队见面洽谈。2016年3月初,学院与公司进行了首次接触,并就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提出了意见建议。“学院的意见建议,紧贴公司实际,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而且学院的社会服务团队实践经验丰富,值得信赖。”徐群辉说。
  公司董事会当即通过决议,确定与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开展合作,并决定启动第一个建设项目:公司内部控制体系。项目建设期间,学院团队所表现出的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作风、娴熟的业务水平,赢得了公司的一致好评:“我们为他们出色的工作点赞!”
筑巢引凤:校外专家校内任教
  近年来,山东经贸职业学院聘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承担学生专业课实践教学任务,充分挖掘其“外脑价值”,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目前,兼职教师库总人数已达500余人。
  而此次学院与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就要从该公司副总经理张长胜说起。
  “凭着多年担任大型国有企业总经理和财务总监的经验优势,我应聘成为该院的一名特聘教授。”张长胜说。在校期间,张长胜除了承担专业课程实训指导任务外,还与会计系教师合著5部著作。也正是《企业内部控制》一书,引起了远在杭州的徐群辉的关注。以书结缘,徐群辉几经周折找到了张长胜,并诚心相邀其担任公司财务顾问。
  张长胜很快升迁为公司分管财务的副总经理。由他牵线搭桥,校企合作共建企业内控体系,由此拉开了学院与新农股份的合作序幕。
两年承担公司两大重点项目建设
  2016年4月,山东经贸职业学院10人的会计社会服务团队赴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经过近一个月的实地调研走访、历史资料查阅、风险因素分析,团队及时向董事会递交了项目建设初步规划方案。方案以源头治理和过程控制为核心,以风险防范和效率提升为重点,对公司现有组织架构、管理制度、职责分工和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建立一整套设计科学、规范适用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公司董事会一致同意该方案,并决定立即组织实施建设。
  经过艰苦努力,2016年7月、11月项目建设一期的组织架构、全面预算、合同管理、资金管理等8个模块及二期的成本管理、存货管理等3个模块,分别通过由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南京审计大学审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咨询专家等组成的评审组验收通过。
  2017年3月,伴随着三期工业品销售、制剂销售2个模块的顺利验收,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纳税管理等模块建设的同时,校企双方启动内控体系和职位体系一体化建设,以便内控体系的各项管理制度得以更好地落地。8月下旬,一体化建设在新农公司总部顺利通过专家评审。至此,由上百个内控制度、操作流程构建起的较为完善的企业内控体系及执行监督网络得以最终建立。
  2017年4月至10月间,新农公司再次对山东经贸职业学院会计社会服务团队委以重任,由其承担公司第二个重大项目——会计标准化建设。项目组成员在对公司总部及分公司财务部门的岗位设置、岗位职责、工作流程、会计核算业务进行调研梳理分析后,全面完成了公司的会计组织、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三大体系标准化建设任务,并编写了职位说明书、岗位工作及会计核算两本手册用于统一和规范公司会计核算流程、方法与标准,实现了公司会计工作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的双提升。
合作双赢再谱华章
  历时两年,双方了解和互信加深,成果推陈出新,互利共赢局面逐步形成。学院团队帮助企业组织开展培训20余次,培训管理岗员工300余人次,公司人员素质不断提升;帮助公司建立了规范、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和会计标准化体系,防范了各种业务风险,提升了公司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公司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企业效益逐年增加,年净利润近8000万元。目前,公司正筹备主板上市。
  学院倡导的多元参与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和教学科研水平得以提升。目前,类似新农公司的紧密合作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已达300余家。近三年,学院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及培训250余项,社会服务收入240余万元。学院教师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省科技进步奖、省软科学优秀成果奖、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等科研成果奖226项,承担省重大财经应用研究课题、黄河三角洲地区引进急需人才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264项,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