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县域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高青打造7个城乡教育共同体

2017-12-01 作者: 马景阳 程芃芃 来源: 大众日报
  □本报记者 马景阳 程芃芃   
  本报通讯员 李峰 王克军 赵娟

  今年秋季开学第一天,高青县田镇街道孙庄村的孙庆玮小朋友背上新书包,从家步行5分钟来到田镇义和小学,成为1年级3班的学生。
  为了给孩子择一所好学校,孙庆玮的父母原先盘算着贷款到县城买套学区房,可在暑假前,房子都考察好了,他们却不买了,就近在义和小学给孩子报了名。原来从新学期开始,县里实行了城乡教育共同体教育改革,县实验中学和义和小学就是共同体之一。
  高青县立足县域实际,探索“城乡教育共同体”办学体制与管理机制改革,促进教师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共享、教学研究共享、教育资源共享,打造县域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高青模式”,目前,高青被评为“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37万高青人民有了更多教育获得感。
  高青县实施“初中进城工程”后,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学校全部集中到了县城,但由于初中阶段学校与生源地小学之间存在地域差距、学段差异,交流日渐稀少。该县探索以县属义务教育学校为龙头,按照生源结构和区域划分,以生源地小学为分校,组建成7个教育共同体。
  “这样划分使共同体内部总校与分校形成了九年一贯制教学,使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的学习内容、方法顺利衔接,形成一贯制、持续教育模式。”高青三中校长宋卫国说。
  学校之间形成教育共同体,无论是人力、物力、财力共享,还是教育理念、模式、经验共享,都更加畅通。田镇义和小学校长郑雪峰说:“以往我们举行运动会总是因裁判、器材少,取消许多运动项目。组成教育共同体后,就能实现器材设施、教师的共享与调配,促进校际间举办大型活动组织能力的提升。”
  在高青县教育局局长张玉江看来,“教育共同体真正做到同呼吸、共命运,其基础就是交流对话,这些交流也将带动更多层次、更全面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为深入推动教育共同体建设,县教育局制订《关于开展“六个一”活动,促进教育共同体发展的实施方案》,在教育共同体内部开展“六个一”活动,即选派一名校长,帮扶一个项目,开展一次送教下乡,安排一批支教教师,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建设一所特色学校。
  针对共同体内教师交流,该县鼓励城区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从2013年起,每年有80名左右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交流,到今年8月共400余名城区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参与交流轮岗的校长和教师700余人次。
  “作为一所农村学校的教师,我们很少有机会聆听到高水平专家的报告,组成共同体以后,总校邀请的教育专家的讲座我们也可以听到,开阔了视野,有利于专业素质的提升。”花沟镇榆林小学教师魏学艳说。
  高青五中老师段岩霞表示:“我以前接新的初一总埋怨小学老师没给孩子打下好基础,半年的支教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乡村教师太不容易了,教学环境、留守儿童、家长的教育理念都存在差距,我很佩服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