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观点

网约车要正视问题再出发

2017-11-14 作者: 毛建国 来源: 大众日报
  □毛建国

  2016年7月28日,交通运输部、工信部等7部委联合发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如今这项网约车新政实施已满“周岁”。相关专家指出,新政明确了网约车的合法地位,使得网约车从野蛮生长进入到规范发展阶段,然而在政策落地过程中又产生了新的问题。(11月12日《法制日报》)
  现在提到新经济,首先想的是分享经济。在分享经济发展中,网约车不仅是一个起点,更让分享经济摁下了快进键,迄今为止,网约车最能代表分享经济,最符合人们对分享经济的道德想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当初网约车新政的推出,不出意外地得到了点赞。遗憾的是,受到网约车问题的影响,现在的点赞声并不强烈。
  网约车目前出现的问题,很难说没有监管的原因。拿舆论热议的准入门槛来说,确实存在过高的问题。无论是对平台,还是对车对人,要求都比较高。准入门槛相对过高,带来的一个直接问题,就是越来越多的网约车司机和车辆因不符合标准而退出。而受到供给影响,价格贵开始出现,打车难再次登场。除此之外,新政后还产生了一些“灰色地带”,让网约车左右为难。“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如果有心倾听的话,还会打捞到更多潜在的声音。
  不管走多远,都不要忘记为什么出发。当初出台新政,其目的应该不是为了打压网约车,而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打车需求”,为了让网约车得到更好发展。这也得到了方方面面的认可。让初心更加纯粹,让善心更加充盈,需要做的还有很多。针对当前网约车出现的问题,把板子完全打在监管身上,也不符合实际。网约车目前出现的问题,很难说没有网约车平台自身的原因。对于平台的责任反思,也不应该一笔带过。
  最初,网约车何以“一出生就风华正茂”?恐怕与平台对网约车的补贴分不开。可当市场进入高潮之后,网约车市场不仅减少和取消了补贴,而且通过重组实现了一家独大。市场经验表明,当一家独大的实际垄断形成后,很容易出现店大欺客、“两头通吃”,不仅消费者利益被忽视,而且网约车司机利益也得不到保证。
  十九大提出,“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对网约车的监管,正属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问题。这提醒有关方面,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处理好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关系,平衡好放和管的关系。“放活不是放任,管好不是管死”,一旦问题处理不好,很有可能代人受过。但对于市场主体来说,也不应该忽视自身责任,不能把问题完全推给监管。
  网约车市场体量巨大,未来发展不可限量。网约车要在正视问题中再出发。现在,网约车新政已经一周年了,方方面面很有必要坐下来,好好探讨一下,问题到底有哪些,下一步到底应该如何走。